ICS 13.080 B 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453.5—2008 代替GB/T16453.5—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Technical specification- Technique for erosion control of wind erosion 2008-11-14发布 2009-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6453.5—2008 前言 GB/T1645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共分为六个部分: GB/T16453.1—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6453.2—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 GB/T16453.3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蜜治理技术 GB/T16453.4—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16453.5—2008 风沙治理技术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GB/T16453.6—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崩岗治理技术 本部分代替GB/T16453.5—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 本部分与GB/T16453.5—1996相比,作如下修改: a) 复核了风沙治理部分中的林带宽度等有关数据; b)将原标准的5.2.1.1删除,改为沿海、沿湖造林应选择耐盐碱、耐水浸树种 本部分由水利部提出。 本部分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 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 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北京林业大学水 土保持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段巧甫、刘万铨、范起敬、宁堆虎、佟伟力、鲁胜力、郭索彦、张长印、赵永军、 陈法扬、余新晓、丛佩娟、常丹东、冯伟、李琦。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6453.5—1996。 GB/T16453.52008 引言 GB/T16453.5一1996已经实施十余年,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水土保持工作的内容、性质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根据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 技司、水土保持司的统一安排,进行了修订。 GB/T16453.5—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 1范围 GB/T16453的本部分规定了风蚀地区风沙治理各项措施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我国风蚀地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645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 LY1000容器育苗技术 3治理措施 3.1北方沙化地区南沿,应以防风固沙为主,采取保护农田、道路、城镇等的沙障固沙,营造防风固沙林 带、固沙草带,引水拉沙造田以及防止风蚀的耕作技术等综合措施。 3.2黄泛区古河道沙地,应先治理风口,堵住风源,采取翻淤压沙、造林固沙等措施,将沙地改造成果园 或农田。 3.3沿海风沙危害区,应带、网、片相结合,建设以海岸防风林带为主的综合防护体系, 4沙障固沙 SA 4.1沙障的设置方法与采用的重点地区 4.1.1沙障是用柴草、活性沙生植物的枝茎或其他材料平铺或直立于风蚀沙丘地面,以增加地面糙度, 削弱近地层风速,固定地面沙粒,减缓和制止沙丘流动。 4.1.2采取沙障的重点地区,对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应首先采用沙障固沙,阻止沙丘流动,再营造 防风固沙林带和农田防护林网 4.2沙障的分类 4.2.1根据沙障的地面分布形状划分 4.2.1.1带状沙障。沙障在地面呈带状分布,带的走向垂直于主风向。 4.2.1.2方格状(或网状)沙障。沙障在地面呈方格状(或网状)分布,主要用于风向不稳定,除主风向 外,还有较强侧向风的地方采用。 4.2.2根据沙障的不同材料划分 4.2.2.1柴草沙障。大部由柴草或作物秸秆作成,是铺设沙障的主要材料。 4.2.2.2粘土沙障。少数地方沙层较浅或沙丘附近有碱滩地,用粘土压沙,堆成土,作为沙障。 4.2.2.3采用卵石或其他材料(如活性沙生植物枝茎)作成沙障 4.2.3根据铺设沙障的柴草与地面的角度划分 4.2.3.1平铺式沙障。将作沙障的柴草横卧平铺在地面,上压枝条、沙土或用小木桩固定 1 GB/T16453.5—2008 4.2.3.2直立式沙障。将作沙障的柴草直立,一部分埋压沙中,一部分露出地面 4.3沙障的设计和施工 4.3.1平铺式沙障的设计和施工 4.3.1.1带状平铺式 带的走向垂直于主风方向。带宽0.6m~1.0m,带间距4m5m,将覆盖材料平铺在沙丘上,厚 3cm~5cm。覆盖材料有柴草、秸秆、枝条或粘土、卵石等。覆盖物为柴草和枝条时,上面应用枝条横 压,用小木桩固定,或在草带中线上铺压湿沙,柴草的梢端应迎风向 4.3.1.2全面平铺式适用于小而孤立的沙丘和受流沙埋压或威胁的道路两侧与农田、村镇四周。将覆 盖物在沙丘上紧密平铺。其余要求与4.3.1.1相同。 4.3.2直立式沙障的设计和施工 4.3.2.1直立式沙障的分类 4.3.2.1.1高立式沙障,采用秆高质韧的柴草,长0.7m~1.3m,露出地面0.5m~1.0m,埋人地下 0.2m~0.3m,根部培沙高出地面0.1m。 4.3.2.1.2低立式沙障,采用较软的柴草,露出地面0.2m~0.3m,埋人地下0.15m~0.20m。 4.3.2.2直立式沙障的平面配置 4.3.2.2.1在单向起沙为主地区与主风向垂直,呈带状布设。 4.3.2.2.2在新月形沙丘上设置时,丘顶空出一段,在迎风坡自上而下设置多带弧形沙障(与新月形弧 度相适应)。 4.3.2.3直立式沙障的间距 4.3.2.3.14°以下的干缓沙地,高立式沙障间距为沙障高度的10倍~15倍,低立式沙障间距为2m~ 4 m。 4.3.2.3.3在沙丘坡度较大的地方,沙障间距按式(1)计算: d = hcoto .......(1) 式中: d—沙障间距,单位为米(m); h—沙障高度,单位为米(m); 一沙丘坡度,单位为度(°)。 4.3.2.4直立式沙障的施工 4.3.2.4.1高立式沙障施工。在设计好的沙障条带位置上,人工挖沟深0.2m~0.3m,将柴草均匀直 立埋入,扶正踩实,填沙0.1m,柴草露出地面0.5m~1.0m。 4.3.2.4.2低立式沙障施工。将柴草按设计长度切好,顺设计沙障条带线均匀放置线上,草的方向与 带线正交。用脚在柴草中部用力踩压,柴草进沙内0.1m0.15m,两端翘起,高0.2m~0.3m,用 手扶正,基部培沙。 4.3.2.5粘土沙障的设计和施工 粘土沙障是低立式沙障的一种,一般布设在沙丘迎风面自下向上约2/3的位置。用粘碱土堆成土 ,高0.20m~0.25m,底宽0.6m~0.8m,顶呈弧形,土间距2m~4m。 5固沙造林 5.1固沙造林的规划设计 5.1.1林带规划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林带走向、宽度、间距、结构、混交类型。 2
GB-T 16453.5-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9 17:30:3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