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20 CCS B 62 连云港市 地方 标准 DB 3207/T 1036—2022 唐菖蒲种球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corm propagation of Gladiolus hybridus 2022 - 12 - 20发布 2023 - 01 - 01实施 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3207/T 1036 —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提出。 本文件由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葛金涛、刘耀鸿、韩善红、邵小斌、朱朋波、汤雪燕、王江英、孙明伟。 DB 3207/T 1036 —2022 1 唐菖蒲种球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唐菖蒲种球繁育的脱毒籽球培育、土地选择、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采收、 分级包装、贮存和生产记录 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 连云港市唐菖蒲 种球的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8681 -2012 百合、马蹄莲、唐菖蒲种球采后处理技术规程 NY/T 1276 -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脱毒籽球培育 组培苗的 培养 4.1.1 外植体选择 选具有原品种特征特性的生长健壮唐菖蒲植株,在 4 叶~6 叶期,选择已经开始伸长生长但仍未出 鞘的花茎,取自下往上第 1朵小花以上的幼嫩部分为外植体。 4.1.2 外植体消毒 将所选材料截成 5 cm左右小段,用洗涤剂清洗 30 s,经流水冲净,用 经75 %乙醇灭菌 30 s后,用无 菌水冲洗 3 次~5 次,再用 1 g/L升汞溶液浸泡 8 min~10 min,期间不断进行摇动,使花茎充分与溶液 混合,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5 次~6 次,用无菌手术刀切除花茎上下两端 2 mm外围部分。 4.1.3 丛生芽诱导 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切成 3 mm~5 mm的小段,分别平放于诱导培养基上 (MS+6-BA 2.0 mg/ L+NAA 2.0 mg/L+蔗糖30.0 g/L +琼脂7.0 g/L,pH5.8),每瓶接种 4段。将接种好的组培瓶放置于培养室中, 于 23 ℃~25 ℃,冷光灯照 16 h/d、光强2000 lx的条件下培养,每隔 50 d~60 d更换一次培养基。 4.1.4 热处理 DB 3207/T 1036 —2022 2 当丛生芽长至 3 片~5 片叶时,将组培瓶置于人工气候箱中, 日间培养温度从 30℃开始每天升高 1 ℃,夜间温度保持 30 ℃不变,至变温光暗培养 (日间 38 ℃、10 h,夜间30 ℃、14 h)时持续15 d~ 25 d。 4.1.5 茎尖脱毒培养 将经过热处理唐菖蒲组培苗放在无菌室内的超净工作台上,在 10 倍~80 倍的解剖镜下,用解剖刀 剥除外部叶片,露出 茎尖,用解剖针挑取 0.2 mm~0.5 mm的茎尖接种到茎 尖诱导丛生芽培养基 (MS+6- BA 2.0 mg/L+NAA 0.1 mg/L+蔗糖30.0 g/L +琼脂7.0 g/L,pH5.8)上,每瓶接种 1段茎尖。将接种好的 组培瓶放置于培养室中, 于23 ℃~25 ℃、冷光灯照 16 h/d、光强2000 lx的条件下培养。 4.1.6 丛生芽继代 由茎尖分化形成的丛生芽长至 3 cm左右高度,在无菌条件下将 组培瓶中的丛生芽取出,分成单个的 小苗,接到继代培养基 (MS+6-BA 0.5 mg/L+NAA 0.1 mg/L+蔗糖30.0 g/L +琼脂7.0 g/L,pH 5.8)中。 将接种好的组培瓶放置于培养室中, 23 ℃~25 ℃、冷光灯照 16 h/d、光强2000 lx的条件下培养 30 d~ 40 d。 无根苗诱导 生成组培球 将长至2 cm~3 cm高的无根组培苗接种到诱导生根培养基 (MS+NAA 0.3 mg/L+蔗糖30.0 g/L +琼 脂7.0 g/L,pH5.8)上,每瓶接种 4株。将接种好的组培瓶放置于培养室中, 23 ℃~25 ℃、冷光灯照 16h/d、光强2000lx的条件下培养。每隔 40 d~60 d更换一次培养基 ,直至在组培苗基部生成直径为 0.8 cm~2 cm规格的组培球。 组培球打破休眠 将组培种球从组培瓶中取出,清水洗净后剪去茎叶,放置于通风阴凉处 5 d~7 d,然后置于 5 ℃冷 库中储存 40 d~60 d。 5 土地选择 选择肥沃、腐殖质丰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 pH值6.0~7.0。 6 定植 定植前准备 6.1.1 土壤准备 选择三年内未连作田块,并进行土 壤杀菌除虫,可选用 98 %恶霉灵3000倍液喷施。每 667 m2土壤撒 施5 %辛硫磷颗粒用 1500 g~2000 g,施药后盖土。 6.1.2 整地施肥 种植前7 d~10 d,每667 m²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3000 kg~4000 kg、过磷酸钙 50 kg~100 kg,有 机肥不用含盐量高的禽类粪等,施用家畜粪肥后,严格按照 6.1.1进行杀菌防虫;土壤深翻后作畦,畦 宽1.0 cm~1.2 m,沟宽30 cm~40 cm,沟深20 cm~25 cm。 DB 3207/T 1036 —2022 3 6.1.3 种球处理 播种前,对 组培球进行消毒和 杀菌。采用 40 %的多菌灵 800倍液浸泡种球 60 min或用0.3 %高锰酸钾 浸泡20 min~30 min。 种植 6.2.1 种植时间 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在 8 ℃~10 ℃、地温稳定在 12 ℃~18 ℃时即可种植。 6.2.2 种植方法 采用条播种植 ,每畦开 4条沟,沟深8 cm~10 cm,然后将籽球均匀 播入沟中,再进行覆土,盖土厚 度为3 cm~5 cm。多品种繁育时, 做好品种标记 并记录田间定植图 。 6.2.3 种植密度 行距15 cm~20 cm,每667 m2用种量约为 15 kg~20 kg。 7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 籽球播种后,立即浇灌 1次透水,使籽球与土壤充分接触;在小苗没出齐之前保持土壤湿润;出齐 之后,保证土壤湿润相对湿度在 70 %~80 %;雨天注意排水,严防积水;采收前 10 d~15 d控制土壤水 分,使之适当干燥。 肥料管理 出苗30 d后,追施( 15:15:15)复合肥,每 667㎡用量20 kg~30 kg;15 d后用0.2%的尿素进行 根外追肥;此后每间隔 15 d喷施0.3 %磷酸二氢钾溶液 1 次,连续 3 次。 中耕除草 在唐菖蒲生长过程中,应及时拔除杂草。 在唐菖蒲未出芽时, 每 667㎡喷施50 %乙草胺乳油 200 mL~ 300 mL,出芽以后人工拔除或除草剂防治,杂草萌芽初期使用浓度为 0.05 %~0.10 %的72 % 2,4-D丁 酯乳油除草剂防治。 植株管理 当唐菖蒲植株形成花蕾时 ,应及时摘除花蕾 ,减少营养消耗 ,促进唐菖蒲球茎膨大。 摘除时间为晴 天上午9 点到下午 2 点。 8 病虫害防治 物理防治 诱虫灯与蓝色粘板配合使用诱杀蓟马、烟粉虱和叶蝉等害虫;诱虫灯与黑色粘板配合使用诱杀蕈蚊 (小黑飞)和小菜蛾。 DB 3207/T 1036 —2022 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瓢 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 推荐使用生物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 NY/T 1276 -2007 (所有部 分)的规定。具体遵照附录 B,其中病虫害见 A.1,虫害见 A.2。 9 采收 待唐菖蒲地上部分已自然枯萎,茎杆未完全枯死且未倒伏时,种球开始采收,具体操作符合 GB/T 28681-2012 (所有部分)的规定。 10 分级包装 种球采收后,按照不同规格进行分级包装,具体操作符合 GB/T 28681 -2012 (所有部分)的规定。 11 贮存 长期贮存要求为 温度2 ℃~4 ℃、保持通风干燥、时间不超过 12个月。 12 生产记录 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记录档案保存时间 2 年。

pdf文档 DB3207T 1036—2022 唐菖蒲种球繁育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07T 1036—2022 唐菖蒲种球繁育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第 1 页 DB3207T 1036—2022 唐菖蒲种球繁育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第 2 页 DB3207T 1036—2022 唐菖蒲种球繁育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2 22:14:1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