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书
书犐犆犛
29
.
045
犎
82
/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7 /G28 /G29 /G2A
犌犅
/
犜
25074
—
2017
/G21 /G22
GB
/
T25074
—
2010
/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犛狅犾犪狉犵狉犪犱犲狆狅犾狔犮狉狔狊狋犪犾犾犻狀犲狊犻犾犻犮狅狀
2017
11
01
/G28 /G29
2018
05
01
/G2A /G2B
/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7 /G28 /G2B /G2C /G2D /G2E /G2F /G30 /G2F /G31 /G32 /G33
/G21 /G27 /G27 /G28 /G29 /G2A /G34 /G35 /G36 /G37 /G38 /G39
/G28 /G29
书
书
书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
/
T1.1
—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代替
GB
/
T25074
—
2010
《
太阳能级多晶硅
》。
本标准与
GB
/
T25074
—
2010
相比
,
主要变动如下
:
———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
T13389
、
GB
/
T14264
、
GB
/
T14844
、
GB
/
T24582
、
GB
/
T29057
、
GB
/
T29849
、
GB
/
T31854
,
删除了
SEMIMF1535
(
见第
2
章
,
2010
年版的第
2
章
);
———
技术指标划分等级中增加了特级品的指标要求
(
见
5.1
);
———
将技术指标中各等级施
/
受主杂质浓度
、
少数载流子寿命
、
基体金属杂质含量的要求进行了修订
,
并增加了表面金属杂质含量要求
(
见
5.1
,
2010
年版的
4.1
);
———
细化了块状多晶硅尺寸范围
(
见
5.2.1
,
2010
年版的
4.2
);
———
增加了致密料
、
菜花料
、
珊瑚料的表面质量要求
(
见
5.3.1
);
———
包装要求不再局限于固定重量
,
不同需求依据供需双方协商
(
见
8.2
,
2010
年版的
7.1
);
———
增加附录
A
“
太阳能级多晶硅参考技术指标
”,
将导电类型和电阻率作为参考项
(
见附录
A
)。
本标准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C
/
TC203
)
与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
(
SAC
/
TC203
/
SC2
)
共同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
多晶硅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
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
、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
、
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
亚洲硅业
(
青海
)
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严大洲
、
万烨
、
毋克力
、
张园园
、
付雷
、
楚东旭
、
赵雄
、
杨素心
、
刘晓霞
、
贺东江
、
邱艳梅
、
刘淑萍
、
李卫南
、
宗冰
、
穆彩霞
。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
GB
/
T25074
—
2010
。
Ⅰ
犌犅
/
犜
25074
—
2017
太阳能级多晶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术语和定义
、
牌号及分类
、
要求
、
试验方法
、
检验规则以及标志
、
包装
、
运输
、
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
本标准适用于以氯硅烷
、
硅烷为原料生长的棒状多晶硅或经破碎形成的块状多晶硅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
(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于本文件
。
GB
/
T1550
非本征半导体材料导电类型测试方法
GB
/
T1551
硅单晶电阻率测定方法
GB
/
T1553
硅和锗体内少数载流子寿命测定
光电导衰减法
GB
/
T1557
硅晶体中间隙氧含量的红外吸收测量方法
GB
/
T1558
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红外吸收测量方法
GB
/
T4059
硅多晶气氛区熔基磷检验方法
GB
/
T4060
硅多晶真空区熔基硼检验方法
GB
/
T13389
掺硼掺磷掺砷硅单晶电阻率与掺杂剂浓度换算规程
GB
/
T14264
半导体材料术语
GB
/
T14844
半导体材料牌号表示方法
GB
/
T24574
硅单晶中
Ⅲ
Ⅴ
族杂质的光致发光测试方法
GB
/
T24581
低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量硅单晶中
Ⅲ
、
Ⅴ
族杂质含量的测试方法
GB
/
T24582
酸浸取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多晶硅表面金属杂质
GB
/
T29057
用区熔拉晶法和光谱分析法评价多晶硅棒的规程
GB
/
T29849
光伏电池用硅材料表面金属杂质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方法
GB
/
T31854
光伏电池用硅材料中金属杂质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
T14264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4
牌号及分类
4
.
1
牌号
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牌号应符合
GB
/
T14844
的规定
。
4
.
2
分类
太阳能级多晶硅根据外形分为块状和棒状
,
根据导电类型分为
N
型和
P
型
,
根据技术指标的差别
1
犌犅
/
犜
25074
—
2017
分为四级
。
5
要求
5
.
1
技术指标
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等级及对应技术指标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
参考技术指标
(
导电类型
、
电阻率
)
参见附录
A
。
表
1
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指标
项目技术指标
特级品
1
级品
2
级品
3
级品
施主杂质浓度
/
10
-9
(
ppba
)
≤
0.68
≤
1.40
≤
2.61
≤
6.16
受主杂质浓度
/
10
-9
(
ppba
)
≤
0.26
≤
0.54
≤
0.88
≤
2.66
氧浓度
/(
atoms
/
cm
3
)
≤
0.2×10
17
≤
0.5×10
17
≤
1.0×10
17
≤
1.0×10
17
碳浓度
/(
atoms
/
cm
3
)
≤
2.0×10
16
≤
2.5×10
16
≤
3.0×10
16
≤
4.0×10
16
少数载流子寿命
/
μ
s
≥
300
≥
200
≥
100
≥
50
基体金属杂质含量
/(
ng
/
g
)
Fe
、
Cr
、
Ni
、
Cu
、
Zn
≤
15
≤
50
≤
100
≤
100
表面金属杂质含量
/(
ng
/
g
)
Fe
、
Cr
、
Ni
、
Cu
、
Zn
、
Na
≤
30
≤
100
≤
100
≤
100
5
.
2
尺寸
5
.
2
.
1
破碎的块状多晶硅具有无规则的形状
,
尺寸随机分布
,
其线性尺寸应不小于
3mm
,
不大于
200mm
。
若有其他尺寸要求或单独包装时
,
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
多晶硅混装比例如下
:
a
)
小于
3mm
,
混装时不超过总重量的
1%
;
b
)
3mm
~
25mm
,
混装时不超过总重量的
10%
;
c
)
25mm
~
70mm
,
混装时占总重量的
30%
~
50%
;
d
)
70mm
~
200mm
,
混装时占总重量的
50%
~
60%
。
5
.
2
.
2
棒状多晶硅的直径
、
长度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
并在合同中注明
。
5
.
3
表面质量
5
.
3
.
1
多晶硅免洗或经过清洗后应达到直接使用的要求
,
多晶硅表面质量的分类要求一般如下
:
a
)
致密料
:
表面颗粒凹陷深度小于
5mm
,
断面结构致密
,
外观无异常颜色
,
无氧化夹层
;
b
)
菜花料
:
表面颗粒凹陷深度
5mm
~
20mm
,
外观无异常颜色
,
无氧化夹层
;
c
)
珊瑚料
:
断面结构疏松
,
凹陷深度
≥
20mm
,
外观无异常颜色
,
无氧化夹层
。
5
.
3
.
2
多晶硅的表面质量的其他分类要求
,
由供需双方商定
。
6
试验方法
6
.
1
对多晶硅进行施主杂质浓度
、
受主杂质浓度
、
氧浓度
、
碳浓度
、
少数载流子寿命
、
导电类型
、
电阻率
2
犌犅
/
犜
25074
—
2017
GB-T 25074-2017 太阳能级多晶硅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2-20 13:18:4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