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7.080.20 B 31 备案号:35172-2012 青 海 DB63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T 1120—2012 绿色食品 鸡腿蘑菇生产技术规程 2012 - 06 - 15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63/ T 1120—2012 前 言 本规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大通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李长帅、张亚东、李雪洁、韩梅、吴彦让、李生全、张宏亮、郭石生。 本规程由大通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负责解释。 I DB63/ T 1120—2012 绿色食品 鸡腿蘑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鸡腿蘑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设施、栽培技术及管理、采收、 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等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绿色食品鸡腿蘑菇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品环境条件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749 绿色食品食用菌产品标准 NY/T 5099 食用菌培养基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 鸡腿蘑菇 又名毛头鬼伞,是一种形状似鸡腿、可食药兼用的一种大型伞菌。 3.2 菌丝体 由孢子或组织萌发后形成的白色丝状集合体。 3.3 子实体 子实体是供人们食用的主体部分,也是食用菌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的器官。 3.3.1 原基 1 DB63/ T 1120—2012 菌丝生理成熟后纽结成尚未分化的子实体原始阶段。 3.3.2 菌蕾 由原基分化为有菌盖和菌柄的幼小子实体。 3.4 培养基 由适合鸡腿蘑菇菌丝生长的各种营养物质组成的混合基质。 3.5 发菌 又称走菌,菌丝体在培养基物内生长、扩散的过程。 3.6 菌种 由孢子或组织分离得到的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可用于繁殖后代及扩大培养的纯菌丝体及其生长基 质组成的繁殖材料。可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符合 NY/T 391 的规定。 4.2 生产场所:用砖石建造菇房,日光温室,拱棚等设施,宽 6.00 米~13.00 米,高度在 2.00 米~ 7.00 米,长度在 20.00 米~70.00 米,房内设床架,层距 0.06 米~0.70 米,床宽 1.60 米~1.80 米, 下层离地 0.30 米,上层距屋顶 1.00 米~1.30 米。床架间隔 0.80 米~1.00 米,菌床上的侧护板高 0.15 米~0.20 米。温室、拱棚上覆薄膜、遮阳网或麦草帘等,并设通气口。 5 产量指标 12.00千克/平方米~15.00千克/平方米。生产能力见附录A。 6 栽培季节 春季栽培3月下旬开始发料,4月下旬播种,6月下旬出菇,至10月下旬采收结束。 7 7.1 品种选择与菌种生产技术要求 品种选择 选用经审定或登记的鸡腿蘑菇品种。 7.2 菌种生产的技术要求 2 DB63/ T 1120—2012 符合NY/T 528的规定。 8 栽培管理 8.1 栽培工艺流程 培养基配制→建堆发酵→装袋接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采收→采后管理→出菇结束。 8.2 培养基原料的要求 以棉籽壳为主料,麸皮、玉米粉、料肥、石膏粉、糖和石灰等为辅料。符合 NY/T 5099的规定。 8.3 培养基配制 棉籽壳82%、麸皮10%、玉米粉5%、生石灰1%、石膏1%、糖0.60%、磷酸二氢钾0.30%、硫酸镁0.10%。 肥料使用符合NY/T 394的规定。 9 生产技术 9.1 原料预湿 建堆前24小时,将培养基主料和辅料分别在无污染的水泥地面上混合均匀,将已混合好的主料和辅 料加水拌匀。 9.2 9.2.1 培养料发酵 建堆 料堆底部宽1.50米~1.70米,高1.00米~1.50米,长度不限,在料堆中留距离为0.25米~0.30米的 通气道。建堆后用麦草帘覆盖。 9.2.2 翻堆 发酵期间共翻堆3次~4次,当培养基中部料温达到65℃时维持12小时后进行翻堆。将外围的料翻到 中部,下部的料翻到上部。最后一次翻堆后在培养基表面消毒。翻堆方法见附录B,消毒药剂和方法见 附录C、D。 9.2.3 培养基发酵标准 培养基发酵后呈棕褐色,无异味;质地疏松柔软,手握成团,轻轻抖动就可散开;pH7.00~pH8.00; 含水量55%~60%。 9.3 装袋 选用长0.40米~0.45米、直径0.20米的清洁、牢固、无毒、无污染的聚乙烯袋做菇袋。发酵后培养 基装袋时料面要压紧、压平,内部稍松,装料量一致。培养料在6小时内装完并灭菌。 9.4 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法,装锅时根据灭菌锅的大小一层一层排放,上下对齐。灭菌温度达到100℃后保持 12小时以上。降温至60℃时出灶并移进接种室。 3 DB63/ T 1120—2012 9.5 接种 9.5.1 接种条件 接种在无菌室、无菌箱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房间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30~50。 9.5.2 接种方法 9.5.2.1 将接种工具及接种室消毒,接种人员接种前用 75%酒精将双手消毒,将接种铲经 75%酒精棉 球表面消毒后,再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待其冷却后备用。菌种符合 NY/T 528 的规定。 9.5.2.2 先剔去菌种的表层及接种块,用消毒过的接种铲将菌种分解至黄豆粒大小,解开袋料,将菌 种覆盖培养料表面,扎好袋口。接种完毕后,将接好的袋料移入发菌室。消毒药剂和方法见附录 C、D。 9.5.3 发菌管理 9.5.3.1 发菌室环境 发菌室干燥、黑暗、易通风,温度控制在20℃~25℃。 9.5.3.2 发菌 将接种后的菌袋接种面向上单层平放或2~3层叠放在消毒后的发菌室内,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 次半小时。及时翻堆检查发菌情况,处理污染菌袋,7天~10天翻堆一次。30天~40天菌丝长满菌袋后 进行覆土出菇。消毒药剂和方法见附录C、D。 9.6 9.6.1 覆土 覆土材料选择及处理 覆土材料要求结构疏松,孔隙度大,通气性好,有一定团粒结构。如:农田土、菜园土及泥炭土等。 将覆土材料覆膜消毒后,揭膜翻动土粒,1天~2天待药味散去后,用0.2%石灰水调节PH值7.0~7.5待用。 消毒药剂和方法见附录C、D。 9.6.2 建畦覆土 在菇棚棚宽方向挖深0.10米-0.15米,宽0.70米~1.00米作畦,浇满水,待水渗后,撒0.30厘米厚 石灰粉。去除菌袋,将培养基横排或竖排在畦内,菌棒间距3.00厘米。排满畦后,向菌棒表面消毒,用 细土(直径1.00厘米~2.00厘米)填满缝隙,然后覆粗土(直径0.50厘米~1.00厘米)后,用喷雾器进 行调水,以看到土粒发亮为准。第二天再次调水,土层含水量达到22%,调水后覆地膜,隔2天~3天揭 膜透气1小时~2小时。 9.6.3 覆土后管理 当菌丝布满土层表面的80%-90%时,揭膜覆厚度0.80厘米~1.00厘米的细土,,细土的含水量约12%, 菇棚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菇棚温度控制在12℃~22℃。喷雾加湿后,每天通风1~2次,每次 30分钟~40分钟,给予弱的散射光,光线强度为100~800勒克司。消毒药剂和方法见附录C、D。 9.6.4 出菇管理 覆土后约18天~20天,土表层即出现白色原基,菇房空气湿度85%~90%。菇棚温度在16℃~20℃环 境下,加强通风换气,给予弱的散射光,光线强度为100~800勒克司。 4 DB63/ T 1120—2012 9.7 采收 9.7.1 采收标准 子实体长至8.00厘米~10.00厘米,手捏菇盖无松软感、菇柄与菇帽粗细基本一致,产品质量符合 NY/T749的规定。 9.7.2 采收方法 子实体丛生的可采大留小,用刀将大的从菌柄基部切下,注意不要动摇其它子实体;单生的可用手 捏住菌柄基部轻轻旋转拔出,刮去菌柄基部的泥土,按序摆放在容器中,容器符合NY/T 658的规定。 9.7.3 菇床的整理 采收一潮(茬)菇后,清理干净菇床,用细土将菇坑填平,消毒菇床,将床面调水至发亮。消毒药 剂和方法见附录C、D。 9.8 追肥 出菇期间的追肥,每潮菇采收后追肥一次,肥料使用符合NY/T 394的规定,追肥量及方法见附录E。 9.9 病虫害防治 9.9.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用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方法,药剂使用符合NY/T 393的规定。 采前7天~10天禁止用药。 9.9.2 病害防治 9.9.2.1 病害种类 鸡腿蘑菇主要病害有霉菌、褐腐病、软腐病、猝倒病及细菌病害等。 9.9.2.2 防治方法 主要以化学药剂消毒和防治为主,药剂使用和方法见附录C、D。 9.9.3 虫害防治 9.9.3.1 虫害种类 鸡腿蘑菇主要虫害种类有菇蝇、螨类、菇蚊等。 9.9.3.2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菇棚门窗及通风口安装防虫网,及时清除菇棚周围及内部菇根、烂菇、废料、杂草、杂 物。 化学防治,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药剂使用和方法见附录C、D。 9.10 采后处理 9.10.1 削菇 在12℃~15℃条件下,用竹片刮掉根部的杂质、不洁表皮并整理菇体形状。 5 DB63/ T 1120—2012 9.10.2 预冷 将削好的菇轻放入容器内,移到冷藏库内,在2℃~4℃条件下预冷3小时~5小时,再取出分检包装。 容器和包装物符合NY/T 658的规定。 9.10.3 储藏 4℃以下储藏,储藏1天~4天,10℃以下,储藏4天~7天。 10 生产技术档案 生产记录档案见附录F。 6 DB63/ T 1120—2012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鸡腿蘑菇生产能力情况表 鸡腿蘑菇生产能力见表A.1。 表A.1 序号 鸡腿蘑菇生产能力情况表 主料 辅料 亩产量(千克) 棉籽壳 75.00%、麸皮 12.00%、 生石灰 1%、石膏 1%、糖 0.60%、 磷酸二氢钾 0.30%、硫酸镁 0.10% 8181.87 生石灰 1%、石膏 1%、糖 0.60%、 磷酸二氢钾 0.30%、硫酸镁 0.10% 9715

pdf文档 DB63-T 1120-2012 绿色食品 鸡腿蘑菇生产技术规程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120-2012 绿色食品 鸡腿蘑菇生产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120-2012 绿色食品 鸡腿蘑菇生产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120-2012 绿色食品 鸡腿蘑菇生产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58:2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