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 B62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282—2012 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 2012 - 11 - 02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2 - 01 实施 发 布 DB35/T 1282—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勤楼、陈钟佃、黄秀声、钟珍梅、冯德庆、黄毅斌。 I DB35/T 1282—2012 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的种源要求、栽培技术、刈割 利用。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亚热带中、低海拨地区杂交狼尾草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l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种子 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狼尾草种子系美洲狼尾草和象草的杂种1代,但杂交狼尾草在福建省难以结籽。 3.2 种茎 指营养期生长不低于90d,并具有2~3个粗壮的带芽茎节。 3.3 扦插 取种茎与地面呈 45°角植入土中,入土1~2 节、压实,浇水3d~5d。 3.4 扩繁 利用种茎或种蔸大量生产新植株用于大田种植。 1 DB35/T 1282—2012 3.5 移栽 采用种子播种育苗,幼苗长至 6~8 片叶时从苗地移至大田栽植的过程。 3.6 刈割 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选择合适的植株高度从田间收获的过程。 4 种源要求 种子和种茎应来源于具有牧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种茎的最高繁殖代数不超过3代。 5 栽培技术 5.1 生态区域 5.1.1 温度 杂交狼尾草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日平均气温达到15℃时开始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气温是 25℃~35℃,气温低于10℃时生长明显受抑。 5.1.2 降雨量 适宜在年降雨量≥900mm的地区种植。 5.2 种植区选择与处理 5.2.1 地形条件 宜选择坡度<30度、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5.2.2 土壤条件 应符合GB l5618—1995的要求。不宜在沙地、含氯盐0.5%以上的盐碱地种植;土层60cm以上、pH 值为4.5~7.0和黏质土壤更有利于高产。 5.2.3 土壤处理 种植前7d~10d清除种植区的土壤杂质、杂草并深翻,深度为25cm~35cm;耕翻时均匀施入2/3基肥。 5.2.4 整畦 根据地形和播地面积大小整畦。畦面宽60cm~150cm,沟宽30cm、沟深10cm~20cm,山垅田应挖后 沟,沟深30cm。 5.3 种植 5.3.1 2 种植时间 DB35/T 1282—2012 春季地温12℃以上时即可下种。 5.3.2 种植规格 大田以行播为主,株行距以40cm×60cm或50cm×50cm为宜。 5.3.3 育苗 用种子繁殖可先行育苗。苗床的土壤应具有较好的肥力,排灌方便。播前去杂深耕,拌入杀虫剂防 2 2 治地下害虫,精细整地作畦,畦宽1m~1.5m;苗床播量2.5g/m ~3g/m ,采用稀条播,行距15cm~18cm。 当幼苗生长到6~8片叶时,即可向大田移栽。 5.3.4 种植密度 2 2 大田种植密度以50000株/hm ~60000株/hm 为宜。 5.4 田间管理 5.4.1 5.4.1.1 施肥管理 基肥 2 2 结合整地时施足有机肥,施腐熟的厩肥20000kg/hm ~30000kg/hm ,或者施用45%复混肥(N:P:K=15: 2 2 15:15)400kg~600kg/hm ;缺磷时适量施用钙镁磷肥(含P2O5≥12%),施用量450kg/hm 。 5.4.1.2 追肥 2 2 每刈割一次追施225kg/hm 的尿素。缺锌时及时追施锌肥,用“一水硫酸锌”按30 kg/hm 施入植株 旁,也可用0.05%~0.1%的硫酸锌溶液,每隔7d~10d喷1次,共喷2~3次。 5.4.2 排灌水 水质应符合GB 5084—1992的要求。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追肥后应及时灌溉 1次。雨后及时排水,以防水渍。 5.4.3 除草 苗期和刈割后去除杂草。 5.4.4 病虫害防治 5.4.3.1 杂交狼尾草偶见松毛虫和蚜虫危害,未发现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我省规定的补 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病虫害,及时防治,施药时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 5.4.3.2 农药安全使用 按GB 4285执行。 5.5 越冬措施 杂交狼尾草不耐寒,在闽东、闽北及海拔500m以上的地区种植,霜前20d齐地刈割地上部分,同时 将地下部覆土后盖上地膜,也可将种茎和种蔸集中放至温室或地窖越冬保种。翌年春天当气温回升时, 将地膜掀开或将种茎和种蔸再植入大田。 3 DB35/T 1282—2012 6 刈割利用 6.1 刈割 不同种植区域与不同用途,刈割次数不同。闽南地区年可刈割5~8次,闽北及海拨较高的地区年刈 割次数为3~5次,为提高下一茬的饲用品质,可齐地刈割。 6.2 刈割标准 根据不同饲养对象和牧草加工方法适时刈割后青饲或青贮。用于青饲牛、羊时,株高为1.5m左右刈 割为宜;用于青贮时,株高为2.0m左右刈割为宜;饲喂兔、鱼、鹅等,可在株高0.8m~1.0m时刈割。 4 DB35/T 1282—2012 参 考 文 献 [1]DB50/T 398-2011《皇竹草种植技术规程》 [2]DB45/T 56-2002《象草类牧草生产技术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35/T 1282-2012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 DB35/T 1282—2012 * 2013 年 2 月第一版 2013 年 2 月第一次印刷

pdf文档 DB35-T 1282-2012 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282-2012 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282-2012 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282-2012 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0:45:2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