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21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929—2014 大豆品种描述规范 2014 - 12 - 22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1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1929—201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则 .............................................................................. 1 4 品种基本信息 ...................................................................... 1 5 特征特性 .......................................................................... 2 6 产量表现 .......................................................................... 4 7 抗逆性 ............................................................................ 4 8 品质 .............................................................................. 5 9 要栽培措施 ........................................................................ 5 10 适宜种植区域 ..................................................................... 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性状的测试方法 .................................................. 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大豆品种描述示例 ............................................... 16 I DB51/T 1929—2014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四川省种子站、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友学、张明荣、佘跃辉、余毅、何芳、许志宇、杨华伟。 II DB51/T 1929—2014 大豆品种描述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品种描述的内容与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境内育成(引进)籽粒型大豆新品种审定公告以及经营籽粒型大豆商品种子时 所提供的品种说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7-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3 总则 3.1 品种描述的所有内容应真实,不以虚假、欺骗性、或者使种子使用者误解的文字方式介绍品种。 3.2 品种描述的所有内容应通俗易懂、准确、有公认的科学依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国 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所开展的试验结果为依据。 3.3 品种描述应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汉字。 4 品种基本信息 4.1 品种名称 品种审定名称。 4.2 品种选育(引进)者 品种选育(引进)单位或个人名称。 4.3 品种类型 4.3.1 4.3.2 4.3.3 4.4 播期类型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依据区域试验(以下简称区试)结果描述。 品质类型为普通型、高蛋白型、高油型,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熟期类型为早熟、中熟、晚熟、极晚熟,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品种来源 阐明品种选育的遗传背景及血缘关系,以及选育方法及时间。 4.5 品种审定编号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所载明的品种审定编号。 1 DB51/T 1929—2014 5 特征特性 5.1 应描述的性状 5.1.1 全生育期 播种至成熟的天数,并标明与对照品种(名称)相比提早或推迟天数。以天表示,依据区试结果描 述。 5.1.2 叶形 分为披针形、椭圆形、卵圆形、圆形。 5.1.3 叶色 分为浅绿色、绿色、深绿色。 5.1.4 花色 分为白色、紫色。 5.1.5 茸毛色 分为灰色、棕色。 5.1.6 株型 分为收敛、半开张、开张。 5.1.7 结荚习性 分为有限结荚、亚有限结荚、无限结荚。 5.1.8 生长习性 分为直立型、半直立型、半蔓生型、蔓生型。 5.1.9 落叶性 分为不落叶、部分落叶、全落叶。 5.1.10 裂荚性 分为不裂荚、轻度裂荚、中度裂荚、易裂荚和极易裂荚。 5.1.11 株高 以厘米表示,精确到0.1厘米,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5.1.12 底荚高度 以厘米表示,精确到0.1厘米,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5.1.13 主茎节数 以个表示,精确到0.1个,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2 DB51/T 1929—2014 5.1.14 单株有效分枝数 以个表示,精确到0.1个,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5.1.15 荚形 按照弯曲程度分为直或微弯形、弯镰形、弓形。 5.1.16 荚色 分为白黄色、浅黄色、浅褐色、褐色、深褐色。 5.1.17 单株荚数 以个表示,精确到0.1个,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5.1.18 每荚粒数 以粒表示,精确到0.1粒,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5.1.19 单株粒重 以克表示,精确到0.1克,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5.1.20 粒形 分为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扁椭圆形、肾形。 5.1.21 种皮颜色数量 分为单色、双色。 5.1.22 单色品种种皮色 分浅黄色、黄色、浅绿色、绿色、浅褐色、褐色、黑色。 5.1.23 双色品种种皮色斑类型 分为均匀状、虎斑状、鞍挂状。 5.1.24 脐色 分为浅黄色、黄色、淡褐色、褐色、深褐色、蓝色、黑色。 5.1.25 子叶色 分为黄色、黄绿色、绿色。 5.1.26 百粒重 以克表示,精确到0.1克,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5.1.27 完全粒率 以%表示,精确到0.1%,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5.2 宜描述的性状,如果为标志性性状,则必须描述 3 DB51/T 1929—2014 5.2.1 下胚轴颜色 分为绿色、浅紫色、深紫色。 5.2.2 叶柄长短 分为短、中等、长。 5.2.3 小叶数目 分为3小叶、5小叶、多小叶。 5.2.4 小叶大小 分为小、中等、大。 5.2.5 茸毛密度 分为无茸毛、茸毛疏、茸毛中等、茸毛密、茸毛极密。 5.2.6 茎形状 分为圆茎、扁茎。 5.2.7 茎杆强度 分为弱、中等、强。 5.2.8 籽粒大小 分为极小粒、小粒、中粒、大粒、特大粒。 6 产量表现 参加某年度某区域(省、区、市)某组别(类型)区试和生产试验的年度平均亩产量,以及两年区 试平均亩产量,精确到0.01公斤;比对照品种增(减)产幅度用百分比表示,精确到0.1%。 7 抗逆性 7.1 抗倒伏性 分为不倒伏、轻度倒伏、中度倒伏、重度倒伏、严重倒伏,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7.2 抗病性 7.2.1 花叶病毒病 分为高感、感、中感、中抗、抗、高抗,依据抗病鉴定结果和区试结果描述。 7.3 耐荫性 分为强耐荫、耐荫、弱耐荫,依据区试结果描述。 4 DB51/T 1929—2014 8 8.1 品质 粗蛋白质含量 以百分比(%)表示,依据区试指定单位检测结果描述。 8.2 粗脂肪含量 以百分比(%)表示,依据区试指定单位检测结果描述。 9 9.1 要栽培措施 播种期 以某月上旬、中旬、下旬表示。 9.2 种植密度 以万株/亩表示。 9.3 施肥要点 明示基肥、追肥的种类、比例、数量以及追肥的时期和方法。 9.4 田间管理 重点明示病虫防治措施,防治的对象、时期和方法。 10 适宜种植区域 以审定公告的区域为准。 注:若有其他特性而未列在本规范中的,也可以描述。 5 DB51/T 1929—2014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性状的测试方法 A.1 全生育期 观测时间:播种至成熟。 观测方法:计算从播种翌日到成熟日(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有响声的植株达50% 以上的日期)的天数,单位为天。 观 测 量:整个群体。 A.2 叶形 观测时间:盛花期。 观测部位:植株中上部发育成熟的三出复叶顶小叶。 观测方法:目测,观察顶小叶的形状,并按表A.1、图A.1的标准分级。 观 测 量:整个群体。 表A.1 叶形分级 表达状态 判断标准 标准品种 披针形 叶长较大于宽,叶边缘接近直线 中作选03、合丰25 椭圆形 叶长较大于叶宽,叶边缘为弧线 中黄4号、东农L13 卵圆形 叶长略大于叶宽,叶边缘为弧形 红丰2号、东农42 圆形 叶长和叶宽相近 广安小冬豆、鲁豆10号 披针形 椭圆形 图A.1 A.3 卵圆形 圆形 叶形 叶色 观测时间:盛花期。 观测部位:植株中上部发育成熟的复叶顶小叶。 观测方法:目测,观察植株中上部发育成熟的三出复叶顶小叶的颜色,并按表A.2的标准分级。 观 测 量:整个群体。 6 DB51/T 1929—2014 表A.2 A.4 叶色分级 表达状态 浅绿色 绿色 深绿色 标准品种 浙春3号、合丰25 耐阴黑豆 中作选03、中黄4号 花色 观测时间:盛花期。 观测部位:花冠。 观测方法:目测,并按表A.3的标准分级。 观 测 量:整个群体。 表A.3
DB51-T 1929-2014 大豆品种描述规范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50:3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