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39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141—2018 雷公藤种苗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edling propagation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2018 - 09 - 18 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0 - 18 实施 发 布 DB33/T 214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晓霞、沈宇峰、王志安、潘秋祥、江建铭、孙健、孙乙铭、俞春英。 I DB33/T 2141—2018 雷公藤种苗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公藤种苗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繁育技术、病虫害防治、种苗分级、种苗检测 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雷公藤种苗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雷公藤种苗 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一年生扦插苗。 3.2 主茎长 种苗主茎地面至顶端的长度。 3.3 地径 距离地面10 cm处的种苗直径。 4 产地环境 4.1 空气质量 1 DB33/T 2141—2018 符合GB 3095的要求。 4.2 水质量 符合GB 5084的要求。 4.3 土壤质量 要求土质疏松肥沃、湿润、土层深厚,以砂质壤土或红壤土为好,pH值为5.0~6.5,其他条件符合 GB 15618的要求。 4.4 地理环境 应选择远离城区、工矿区、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且交通便利距离公路等交通道路500 m以 外的地域。丘陵地或山坡地,坡度应在25°以下;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 以上25°以下时,筑等高水平带,梯面宽在1.5 m以上。 5 繁育技术 5.1 苗圃选择和苗床准备 5.1.1 苗圃选择 育苗地宜选东西向的山脚处或半阴的丘陵,要求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在苗圃与山林或农田交界的 地段,应修建隔离沟,沟深50 cm。栽培前,翻垦深度50 cm。 5.1.2 苗床准备 育苗前将苗床细耙整平,做成宽100 cm~120 cm的畦,沟深30 cm,沟宽30 cm。 5.2 种苗培育 5.2.1 插条准备 采集1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截成10 cm~15 cm长的插条,每段带3 节~4 节,将插条绑成捆, 下端放入浓度为500 ppm的α -萘乙酸(NAA)溶液,蘸后即插。 5.2.2 扦插时间 1 月下旬至3 月中旬或9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 5.2.3 扦插方法 按株行距10 cm×10 cm将插条下端斜插入苗床,插条入土1/2~2/3,扦插后立即浇透水。苗床上搭 建高45 cm~65 cm的拱棚,上盖薄膜,四周用土压实,如阳光强烈,还需覆盖遮阳网。 5.2.4 苗圃管理 5.2.4.1 灌溉排水 春夏多雨季节,应及时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高温季节过于干旱时,应及时灌溉。 5.2.4.2 基肥 2 DB33/T 2141—2018 2 扦插后,每亩(667 m )基施速效肥料(N:P:K为3:1:1)20 Kg。 5.2.4.3 春肥 2 5 月上中旬,新梢抽出后,结合除草,于植株周围亩(667 m )施复合肥(氯化钾型)15 kg~20 kg。 5.2.4.4 根外追肥 7 月~8 月,喷施0.3%磷酸二氢钾。 5.2.4.5 冬肥 2 10 月~11 月,结合冬垦在植株周围20 cm~30 cm处环状开沟,每亩(667 m )施有机肥400 Kg~500 Kg。 5.2.5 种苗出圃 苗龄1年,苗主茎高大于60 cm,地径大于0.6 cm时,即可出圃移栽。 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主要虫害有双斑锦天牛、卷叶蛾类幼虫。 6.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 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6.3 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虫种源和无病虫枝条,按本标准生产。加强生产场地管理,清洁田园。合理密植,科 学施肥与排灌。发病季节及时清除病株,集中销毁;冬季加强清园。 6.4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或黑光灯、粘虫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 6.5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应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 6.6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按NY/T 393的规定执行。根据防治对象,适期用药,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施用;合理选 用已登记的农药或经农业、林业等研究或技术推广部门试验后推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轮换用药;优先使用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及生物源农药。准确掌握药剂量和施药次数,选择适宜药 械和施药方法,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除草剂及高毒、高残留农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参见附录A。 3 DB33/T 2141—2018 7 种苗分级 种苗分级见表1。 表1 雷公藤种苗分级 等级 地径(cm) 主茎长(cm) 外观要求 一 ≥0.8 ≥80 植株健壮、根系发育良好,无病虫 二 ≥0.6 ≥60 植株健壮、根系发育良好,无病虫 8 种苗检测方法 8.1 抽样 根据不同产地、不同收获时间、不同等级,种苗应分为不同的批次分开抽样,抽样数量见表2,抽 样后做好标记。 表2 雷公藤种苗检测抽样数量 种苗数量(株) 抽样数量(株) 500~1 000 50 1 001~10 000 100 10 001~50 000 250 50 001~100 000 350 100 001~500 000 500 500 001 以上 750 8.2 方法 8.2.1 主茎长 用直尺量取主茎长度,计量单位以cm表示,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8.2.2 地径 用游标卡尺测量,计量单位以cm表示,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8.2.3 外观 目测。 8.2.4 检疫对象 按GB 15569的规定执行。 9 检验规则 9.1 组批 同一批雷公藤种苗为一个检验批次。 4 DB33/T 2141—2018 9.2 判定规则 同一批次的雷公藤种苗中,随机抽取的样品达到标示等级的种苗数量比例超过95%(含),即判定 该批种苗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0 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10.1 包装、标识 雷公藤种苗用透气的麻袋、编织袋包装,包装外附有标签,标明种苗品种名称、等级、数量、起苗 期、生产者或地址、联系方式等。 10.2 运输 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不得与有害、有毒或其他可造成污染物品混运。 10.3 贮存 雷公藤种苗应在干燥、阴凉、通风环境下贮存,不得堆压,25 ℃以下可贮存3 天。 11 技术模式图 雷公藤种苗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B。 5 DB33/T 2141—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防治种类 农药名称 剂型规格 用量与浓度 (倍液) 注意事项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 安全间隔 每年最多 期(天) 使用次数 5 3 7 3 吡唑醚菌酯 250 克/升 乳油 1 500~1 800 嘧菌酯 250 克/升 悬浮剂 1 000~1 200 苯醚甲环唑 10% 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 发生初期,喷雾使用 7 2 氟菌.肟菌酯 42.8% 悬浮剂 3 000~3 500 发生初期,喷雾使用 7 2 卷叶蛾类幼 苦参碱 1.5% 可溶液剂 800~1 000 发生初期,喷雾使用 10 1 虫 乙基多杀菌素 60 克/升 悬浮剂 2 000 发生初期,喷雾使用 5 3 双斑锦天牛 氯氰菊酯 8% 微囊剂 1 000~2 000 发生初期,喷雾使用 5 2 根腐病 雾使用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 雾使用 炭疽病 6 DB33/T 2141—2018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雷公藤种苗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 雷公藤种苗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图B.1。 种苗分级 时间 1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 扦插育苗前 或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 苗圃选择和苗床准备 种苗扦插 扦插后至移栽前 扦插后 1 年 苗圃管理 种苗出圃 10 月~11 月,结合冬垦在植株周围 20 cm~30 cm 处环状开沟, 生育 一级:地径≥0.8 cm、主杆长≥80 cm 期和 二级:地径≥0.6 cm、主杆长≥60 cm 操作 一级、二级病虫害检疫对象均无, 内容 外观要求植株健壮、根系发育良好。 未达到二级标准的不得作种苗使 用。 生产 苗圃选择要求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翻垦深度 50 cm; 截成 10 cm~15 cm 长的插条,在 NAA 溶液蘸 5 月上中旬,新梢抽出后,结合除草施春肥;7 月~8 月 操作 育苗前将苗床细耙整平,做成宽 100 cm~120 cm 的 后,按株行距 10 cm×10 cm 即插入土 1/2~ 根外追肥。春夏多雨季节,应及时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亩(667 m )施有机肥 400 Kg~500 Kg;当苗主茎高大于 60 cm, 要点 畦,沟深 30 cm,沟宽 30 cm。 2/3。 高温季节过于干旱时,应及时灌溉。 防治原则 炭疽病 根腐病 主要 遵循“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 防 病虫 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 治 害防 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效低 措 治 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将有害生物危 施 地径大于 0.6 cm 时,即可出圃移栽。 双斑锦天牛 1.苦参碱 1.5%可溶液剂 800 倍液~1 000 倍液于发病初 1.氯氰菊酯 8%微囊剂 1 000 倍液~2 00
DB33-T 2141-2018 雷公藤种苗繁育技术规范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5:27:1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