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7.140.10 X 55 铜 DB5206 仁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206/T 04—2018 代替 DB 522200/T 82-2015 梵净山 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Guideline for information trace of Fanjingshan tea product 2018-12-06 发布 2018-12-06 实施 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 5206/T 04—2018 目  次 前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要求………………………………………………………………………………………………………1 5 编码方法…………………………………………………………………………………………………2 6 信息管理…………………………………………………………………………………………………4 7 运行自检…………………………………………………………………………………………………4 8 应急追踪…………………………………………………………………………………………………4 9 附录A 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记录表格样式…………………………………………………………6 I DB 5206/T 04—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代替DB 522200/T 82—2015《梵净山 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与DB5 22200/T 82 —201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修改了标准编号、前言、编码方法,增加了目次。 本标准由铜仁市农业委员会、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代刚、温顺位、刘 学、崔国明、吴欢、滕树莉、陈永前、陈学芝、麻三妹。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 522200/T 82—2011、DB 522200/T 82—2015。 II DB 5206/T 06-2018 梵净山 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梵净山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术语和定义、要求、编码方法、信息管理、运行自检 和应急追踪。 本标准适用于梵净山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761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通则 NY/T 176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茶叶 DB 5206/T 07 梵净山 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NY/T 176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要求 4.1 追溯目标 追溯的茶叶产品可根据追溯码追溯到各个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产品和投入品信息及相关主体(或 责任人)。追溯程序符合NY/T 1763要求。 4.2 机构或人员 追溯的茶叶生产企业、组织或机构应指定机构或人员负责追溯的组织、实施、监控和信息的采集、 上报、核实及发布等工作。 4.3 追溯的设备和软件 追溯的茶叶生产企业、组织或机构应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标签打印机、条码读写设备等, 相关软件应满足追溯要求。 4.4 追溯的管理制度 追溯的茶叶生产企业、组织或机构应制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规范、信息采集规范、信息系统维 护和管理规范、质量安全问题处置规范等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 4.5 质量追溯体系 1 DB 5206/T 06-2018 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追溯记录系统是记载从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到茶叶加工及包装、 运输、贮藏和销售全过程的文字、数据和图像等资料,是茶叶质量安全追溯证据,是生产者提高管理水 平的重要依据。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见图1。 茶 园 茶农自愿组合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茶叶企业基地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签订标准化茶园种植管理购销协议 发放“茶园质量追溯管理卡”记录: 1、每户茶农每一个茶园地块栽培履历 2、每一次每个地块的采摘情况 3、每一次防控情况 4、每一次农事活动 符合收购要求的分片区收购 交售鲜叶时出据质量追溯管理卡 分片区生产加工、批号管理 分片区取样检测、批号追溯 货物批号管理 图1 5 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流程 编码方法 5.1 种植环节 2 DB 5206/T 06-2018 5.1.1 地块编码 5.1.1.1 地块是茶叶种植的主要载体,种植条件应符合 DB5222/T 07 的要求。地块划分应以种植品种、 树龄、地理位置、所属单位或农户等特性相对一致的最大地理区域为同一编码。编码字符可以是纯数字 或者字母,位数视需要而定。如采用农户编码+地块编号的形式,00301 代表编号是 003 的农户的 1 号 地块。如果地块属于企业,可以采用产区+编号的形式,如:以 DS001 表示。×××茶区 1 号地块。地 块编码需要关联的信息有茶园基本信息、农事活动信息和投入品使用信息。 5.1.1.2 以地块为单位建立地块编码档案,内容应包括种植基地名称、地块编号、面积、产地环境、 责任人、植保员等。记录内容见附录表 A.1。 5.1.1.3 农事活动信息内容包括作业内容、作业人及作业日期。农事活动内容应符合 DB 5206/T 07 的规定。记录内容见附录表 A 表 A.2。 5.1.1.4 应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和投入品使用详细记录,内容应至少包括投入品类别、投入品 名称、采购人员、采购数量、入库人员、领取人、使用日期、使用面积、操作人员等。记录内容见附录 表 A.3 和附录表 A.4。 5.1.2 种植者编码 生产、管理相对统一的种植户、种植组统称为种植者,应对种植者进行编码,并建立种植者编码档 案,种植者编码档案应包含以下信息:姓名(种植户名或种植组名)、种植区域、种植面积、种植品种。 记录内容见附录表A.5。 5.1.3 采摘者编码 生产、管理相对统一的种植户、采摘组统称为采摘者,对采摘者进行编码,并建立采摘者编码档案, 采摘者编码档案应包含以下信息:采摘者姓名(户名或组名)、采摘数量、采摘区域、采摘面积、采摘 品种、采摘质量。记录内容见附录表A.6。 5.2 加工环节 5.2.1 环节分类 加工环节包括初加工、精加工及包装等。茶叶加工企业可以包括所有环节,也可包括其中几个环节, 还可以单独按环节设厂。 5.2.2 收购批次编码 应对不同收购批次编码,内容至少包括采摘者、茶青数量、茶青级别、运输方式等。记录内容见附 录A表7。 5.2.3 加工批次编码 应对不同加工批次编码,内容至少包括加工工艺或代号。记录内容见附录表A.8。 5.2.4 包装批次编码 应对不同包装批次编码,内容至少包括茶叶登记、产品检测结果(若加工企业无此检测能力则应记 录委托检测机构名称)等。记录内容见附录表A.9。 5.2.5 分包批次编码 应对不同分包批次编码,并记录大包装追溯编号,形成小包装追溯编号,记录内容见附录表A.10。 3 DB 5206/T 06-2018 5.3 贮运环节 5.3.1 贮藏设施编码 应对贮藏设施按照位置编码,其内容至少包括贮藏设施位置、通风防潮状况、环境卫生安全等。记 录内容见附录表A.11。 5.3.2 贮藏批次编码 应对不同贮藏批次编号,并记录入库产品来自的运输批次或逐件记录。记录内容见附录表A.12。 5.4 销售环节 5.4.1 出库批次编码 应对不同出库批次编码,并记录出库产品来自的库存设施或逐件扫描记录。记录内容见附录表A.13。 5.4.2 销售编码 销售编码可用以2种方式进行:企业编码的预留代码位加入销售代码,成为追溯码,或在企业编码 外标出销售代码。 6 信息管理 6.1 信息存储 应建立信息管理制度。纸质记录应及时归档,电子记录应每2周备份一次,所有信息档案保存一般 不少于2年,对于保质期长于2年的茶叶,产品信息档案保存不应短于保质期。 6.2 信息传输 上一环节操作结束时,应及时通过网络、纸质记录等以代码形式传递给下一环节,企业、组织或机 构汇总诸环节后传输到追溯系统。 6.3 信息查询 应建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追溯信息发布查询系统,信息分级发布。鼓励企业(组织或机构)建立质 量追溯的短信、语音和网络查询终端。信息至少包括种植者、产品、产地、加工企业、批次、质量检验 结果、产品标准。 7 运行自检 企业(组织或机构)应建立追溯体系的自查制度,定期对茶叶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实施计划及运行 情况进行自查,以确定计划的可操作性、完整性与实施程度,测评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有效性。 检查结果应形成记录,必要时提出追溯体系的改进意见。 8 应急追踪 8.1 茶叶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企业(组织或机构)应对上一环节提供的成品或半成品进行验 收、对追溯信息进行核实。如发现问题,按相关规定对该批次成品或半成品采取召回或销毁等措施。 4 DB 5206/T 06-2018 8.2 茶叶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企业(组织或机构)应依据追溯体系,迅速界定质量安全问题涉 及范围,提供相关记录,确认追溯层次和范围,确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地点、时间、追溯单元和 责任主体,为问题处理提供依据。 5 DB 5206/T 06-201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记录表格样式 表 A.1 ××××××(企业或组织名称)茶园产地记录表 基地名称: 地块编号 种植面积 栽培品种 产地自然环境 植保员 负责人 注:产地自然环境内容应包括:年平均温度湿度,年最高、低温度;年降水量;海拔高度;土壤pH;土壤类型(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和紫色土等。 6 DB 5206/T 06-2018 表 A.2 ××××××(企业或组织名称)茶园农事记录表 地块编号 日 内部检查员(签名): 期 农事活动内容 作业人 注:农事活动内容包括采摘、修剪、施肥、除草、耕作、防治病虫害、灌溉等;是

pdf文档 DB5206-T04—2018 梵净山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铜仁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06-T04—2018 梵净山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铜仁市 第 1 页 DB5206-T04—2018 梵净山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铜仁市 第 2 页 DB5206-T04—2018 梵净山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铜仁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5:05:4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