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140.10 X 55 铜 DB5206 仁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206/T 03—2018 代替 DB 522200/T 81-2015 梵净山 茶叶全程清洁化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hole procedure sanitary production of Fanjingshan tea 2018-12-06 发布 2018-12-06 实施 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 5206/T 03-2018 目 次 前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茶叶基地建设清洁化……………………………………………………………………………………2 5 茶叶管理清洁化……………………………………………………………………………3 6 茶叶加工清洁化…………………………………………………………………………………………4 7 茶叶包装清洁化…………………………………………………………………………………………5 8 茶叶贮存清洁化…………………………………………………………………………………………5 9 茶叶运输清洁化…………………………………………………………………………………………5 10 茶叶销售清洁化………………………………………………………………………………………6 11 附录A 清洁化茶园基地环境质量标准………………………………………………………………7 12 附录B 农药和肥料使用规定…………………………………………………………………………8 13 附录C 清洁化茶园禁止使用的农药…………………………………………………………………12 I DB 5206/T 03-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代替DB 522200/T 81—2015《梵净山 茶品全程清洁化技术规程》。与DB 522200/T 81—2015 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修改了标准编号、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附录,增加了目次。 本标准由铜仁市农业委员会、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代刚、温顺位、刘 学、崔国明、覃涛、肖 楚、田景涛、郝 翻。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 522200/T 81—2011、DB 522200/T 81—2015。 II DB 5206/T 03-2018 梵净山 茶叶全程清洁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梵净山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茶叶基地建设清洁化、茶园管理清洁化、 茶叶加工清洁化、茶叶包装清洁化、茶叶贮存清洁化、茶叶运输清洁化及茶叶销售清洁化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梵净山区域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DB 5206/T 08 梵净山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DB 5206/T 10 梵净山 标准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DB 5206/T 13 梵净山 无公害茶园土壤管理及肥料使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生产 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 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 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清洁化生产 包括清洁的茶叶生产全过程和清洁的茶叶产品。 3.3 清洁的茶叶生产全过程 1 DB 5206/T 03-2018 在茶叶生产全过程中,必须保证农业投入品的清洁安全,尽量减少废弃物在终端的堆积,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4 清洁茶叶产品 茶叶中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农药、微生物、夹杂物与添加物,如色素、粘合剂、增光剂、 防腐剂以及其他化工企业排放的环境污染化合物等,其终端产品应该是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的产品。 3.5 清洁化茶园 符合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基本要求,按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业的方式 种植栽培,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强调应使用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生产技术,限制 或不使用化肥、化学合成农药、基因工程改良的品种,经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机构颁证的茶园。 4 茶叶基地建设清洁化 4.1 茶叶生产基地的选择 茶叶清洁生产必须有一个良性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净化能力,从各个方面减 少茶园的污染。 4.1.1 茶叶生产基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良好的区域,有河流、山川、 自然植被等为其中之一的天然屏障,或用人工林、果园等其他经济乔木作为隔离带,天然屏障或人工 隔离带宽度为 50m 以上。建立立体复合生态茶园,茶园种树,实行茶林(果)结合,优化茶园生态环 境,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茶叶品质,增加茶园生态多样性,增强茶园天敌对害 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污染。茶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应有 50m~100m 宽的隔 离带。选择农业生态环境现状较好的无公害食品产地。 4.1.2 茶叶生产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营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应尽量避开城市、 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基地应与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周边及上风口或河流的上游 无污染源。 4.1.3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空气污染物不得超过附录 A 表 A.1 中的 各项浓度限值。乡镇企业的工厂,特别是砖瓦窑厂、磷肥厂等,“三废”排放污染性较大,厂址应尽量 选在距离茶园较远,茶季季风下风向的干燥地山岗上,以利于烟雾、废气随风吹散,有效地减少对附 近茶园的大气污染。公路两旁种植适当的树木绿化,减轻汽车尾气和灰尘对茶叶的污染。 4.1.4 茶园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5084 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质中的污染物不得超过附录 A 表 A.2 中的各项浓度限值。 4.1.5 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 80cm 以上,土壤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耕层有机质 含量大于 15mg/kg,pH 值为 4.0~6.0。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4806.8 中的规定 11 类土壤环境质量 标准,各种污染物不得超过附录 A 表 A.3 中的各项浓度限度。 4.2 4.2.1 茶园规划与开垦 总则 全面规划是高标准建设茶叶生产基地的前提。对新建茶园,根据基地的地形地貌,合理布局基地 的各项功能区,如:办公区、加工区、茶树种植区、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化区、 养殖等多种经营用地;对现有茶园,应制定出改造、更新衰老茶园的技术实施方案。园地开垦时对于 15°以下的缓坡地,进行两次垦翻,平整地面;对于坡度在15°~25°的丘陵山地,应建筑等高水平 2 DB 5206/T 03-2018 梯田,并清除地面杂物,进行全面垦翻,地面平整后种植茶苗。茶园与山林或农田交界的地段应修建 隔离沟,茶园边坡地应植树种草,茶园内根据地势应修建拦水坝、蓄水池、积肥坑(池)等,以加强 园区水土保持和有机物还田。 4.2.2 茶园道路与水利 缓坡丘陵地茶园的干道和支道可设在岗顶;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干道设在坡脚,支道与步道按 S形绕山开筑。禁止陡坡茶园开设直上直下的道路,以避免水土冲刷与茶园作业不便。平地的干道、 支道等应尽量设置成直线形,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劳动效率。园地范围内的沟、渠等水利系统设置, 应与道路网紧密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应建 立茶园喷灌系统,保证茶树生长具有适宜的水肥条件。 4.2.3 茶树品种与种植 选择茶树良种应充分考虑品种适应性和适制性,同时还应考虑各类品种特性与品种搭配,保持生 物遗传的多样性,调节生产高峰期。以发展无性系良种为主,茶类良种进行早、中生品种搭配,提高 采茶效率,利于茶园机械化管理,加速名优茶生产发展,提高茶叶品质与经济效益。种植按DB 5206/T 10中6.1~6.3执行。 4.2.4 营造生态环境 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两边种 植行道树,隔离带上应选用与茶不同科的作物。茶园以间作果树等经济林为主,遮荫树选择杉木、银 杏、板栗、香樟树、桂花树等,每667㎡种植6~10棵,遮光率控制在20%~30%。 4.2.5 保护生态植被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茶园土壤、水、大气、植被等自然生态环境,采取措施保护山顶、山谷、溪 边的自然植被,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梯壁杂草采取以割代锄,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2.6 发展循环经济 将茶树种植与畜禽养殖结合,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提倡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生产模式,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5 茶园管理清洁化 5.1 土壤管理 按照DB 5206/T 13中4.1~4.7的规定执行。 5.2 肥料的施用与安全管理 按照无公害茶、有机茶的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质量要求,通过施肥促进茶树生长,提高产量和品 质,改良和提高土壤肥力,但不能造成对茶树和茶园环境的污染。应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有机 肥源,合理循环使用有机物质;通过耕作、翻耕、灌溉、覆盖等措施,调节土壤中水分、空气、温度 等状态,充分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按茶树生产周期性、季节性等要求,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正确选用肥料种类、品种,确定施肥时间、数量和方法,经济合理地施用商品 肥料,尽量控制和减少化学合成肥料的使用,有机茶园绝对禁止施
DB5206-T03—2018 梵净山茶叶全程清洁化技术规程 铜仁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5:01:4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