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87849.5 (22)申请日 2022.06.17 (71)申请人 中国农业大 学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 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 学(西校区) (72)发明人 顾日良 郭莎莎 艾俊民 王建华  杜雪梅 李莉  (51)Int.Cl. C12N 15/29(2006.01) C07K 14/415(2006.01) C12Q 1/6895(2018.01) C12N 15/11(2006.01) (54)发明名称 玉米种子耐贮性相关的ZmRAP2.7基因及其 功能标记与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作物分子育种、 分子生物学和基 因工程领域, 特别涉及了一种玉米种子耐贮性相 关的ZmRAP2.7基因克隆鉴定及在提高种子耐贮 性中的应用。 我们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法, 获 得与种子人工加速老化发芽率显著关联的4个 SNP, 落在ZmRAP2.7基因上。 该基因的Mu插入 突变 体和CRISPR ‑Cas9敲除系的耐贮性显著下降。 转 录组分析 发现该基因功能缺失导致ABA信号传导 功能异常; 酵母 单杂和凝胶阻滞证实该蛋白能结 合到ZCN9和3个ABA信号传导基因启动子上转录 抑制基因表达。 四个显著关联SNP造成该蛋白氨 基酸序列改变, 进而影 响与ZCN9等启动子的结合 活性, 导致不同单倍型自交系的耐贮性差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序列表11页 附图4页 CN 114836441 A 2022.08.02 CN 114836441 A 1.一种玉米种子耐贮性相关的ZmRAP2.7基因克隆鉴定及在提高玉米种子人工加速老 化萌发率、 增强种子耐贮性中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种子经过模拟长时间贮藏的人工加速老 化处理后, 进行种子萌发时, 上调该基因的表达, 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所述基因ZmRAP2.7 的DNA序列是如下1)的DNA序列或2)的cDNA序列; 所述基因ZmRAP2.7的蛋白序列是如下3)的 蛋白序列; 1)如SEQ ID NO.1所示的DNA序列; 2)如SEQ ID NO.2所示的cDNA序列; 3)如SEQ ID NO.3所示的蛋白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途, 其特征在于: 种子经过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后, 进行萌发时 上调该基因的表达, 其蛋白能结合到下游基因ZmABI5、 ZmPP2C、 ZmPYL3和ZCN9的启动子上转 录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 进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所述启动子ZmABI5是如下4)的DNA序列; 所 述启动子ZmPP2C是如下5)的DNA序列; 所述启动子ZmPYL3是如下6)的DNA序列; 所述启动子 ZCN9是如下 7)的DNA序列; 4)如SEQ ID NO.4所示的DNA序列; 5)如SEQ ID NO.5所示的DNA序列; 6)如SEQ ID NO.6所示的DNA序列; 7)如SEQ ID NO.7所示的DNA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途, 其特征在于: 其中抑制所述基因ZmRAP2.7的表达, 以便获 得低人工加速老化发芽率的突变体材料, 用于挖掘更多与种子萌发相关的生物合成途径, 以及挖掘其分子 机理, 为高品质玉米的选 育奠定基础。 4.一种玉米种子耐贮性相关的ZmRAP2.7基因分子标记ZmRAP2.7 ‑P1的检测引物对,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引物对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引物ZmRAP2.7 ‑F1: CACCAGTTCGCCAGGTAGTT, 如SEQ ID NO.12所示; 第二引物ZmRAP2.7 ‑R1: TATGTACCTGCACCCAAGCA, 如SEQ  ID NO.13所 示。 5.一种影响耐贮性相关的ZmRAP2.7基 因分子标记ZmRAP2.7基因分子标记ZmRAP2.7 ‑P2 的检测引物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引物对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引物ZmRAP2.7 ‑F2: GTGGCTAGGGAATTCCTCCAAT, 如SEQ  ID NO .14所示; 第二引物ZmRAP2 .7 ‑R2: GCAGCTAGCA AGTACGTC CA, 如SEQ ID NO.15所示。 6.权利要求4、 5所述的分子标记, 能够将368份自交系组成的关联群体分型, 根据所述 分子标记能够将群体 分为Hap1和Hap2, 且Hap1单倍型的人工加速老化 发芽率显著低于Hap2 单倍型。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836441 A 2玉米种子耐贮性相关的ZmRAP2.7基因及其功能标记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作物分子育种、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 涉及一种玉米种子耐贮 性相关的ZmRAP2.7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 具体涉及一个控制玉米种子人工加速 老化萌发 和耐贮性相关基因ZmRAP2.7的克隆及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种子是基本 的农业生产资料, 高活力种子具有明显 的生长优势和生产潜力, 是保 证作物高产稳产的基础。 作物种子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贮藏才能用于播种, 而贮藏过程中 种子会逐步 发生劣变, 导致活力下降, 甚至造成种子报废或播后无法出苗的农业生产事故。 挖掘耐贮藏基因, 并应用到育种中, 是提高种子耐贮藏特性的有效方法, 对提高种子田间出 苗质量和作物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 义。 [0003]种子耐贮性的本质是种子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贮藏后, 种子萌发能力的保持能力, 因此耐贮性评价最直接的方法是将种子在特定环 境中贮藏一定时间后进 行发芽能力测定, 根据发芽率来评价种子耐贮性。 但这种方法耗时长、 效率低。 人工加速 老化发芽法是采用高 温高湿的条件来处理种子, 一般经过几天的处理后, 种子的劣变程度可以达到贮藏几年的 效果, 因此被广泛用来评价种子的耐贮性。 [0004]近年来, 利用人工加速老化 的方法, 在拟南芥、 大豆、 鹰嘴豆、 向日葵和 水稻中, 通 过不同的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手段, 克隆了一些耐贮藏相关基因, 促进了对种子耐贮 性遗传机理的理解。 对于目前已克隆的大部 分基因, 根据其 发挥功能的方式不同, 大致可分 为保护类基因和修复类基因。 保护类基因主要与种皮成分、 非还原性糖含量、 热激响应因 子、 氧化还原反应相关。 其中以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基因报道最多, 如拟南芥中维生素E编 码基因VITAMIN  E1(VTE1)和VTE2可限制贮藏过程中非酶脂质氧化的物质增加, 1 ‑cys  peroxire doxin(PER1)基因可消除半胱氨酸残基产生的活性氧, 水稻Aldo ‑ketoreductase  1(AKR1)基因有助于降低脂质过氧化过程产生的丙二醛等活性羰基化合物, lipoxygenase (LOX)基因可有助于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反应。 修复类基因主要与DNA和蛋白的修复过 程相关。 L ‑异天冬氨酰甲基转移酶编码基因Protein  L‑isoaspartyl  methyltransferase (PIMT), 在拟南芥、 水稻、 鹰嘴豆中被报道可有效减少L ‑异天冬氨酸残基在种子中的积累, 促进种子寿命和发芽活力的提高。 苜蓿中蛋氨酸亚砜还原酶编码基因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s(MSR), 可有效阻止蛋氨酸氧化成蛋氨酸亚砜, 延长种子寿命。 此外, 拟南芥中DNA连接酶VI, DNA糖基化酶OGG1等被报道在种子老化过程中参与DNA损伤的修复 过程。 [0005]值得注意的是, 转录因子 由于可同时调控多个下游基因, 常常位于保护类和修复 类基因的上游, 可从多个层面调控种子的耐贮性。 其中以脱落酸ABA、 赤霉素GA和生长素三 个激素途径中的转录因子报道最多。 ABA途径中的ABSCISIC  ACID INSENSITIVE3(ABI3)基 因属于植物特有的B3转录因子家族, 其与LEAFY  COTYLEDON  1(LEC1)、 LEC2和 FUS3FUSCA3 (FUS3)三个转录因子共同调节种子的成熟过程, 突变后造成种子耐贮藏能力下降。 保护类说 明 书 1/10 页 3 CN 114836441 A 3

.PDF文档 专利 玉米种子耐贮性相关的ZmRAP2.7基因及其功能标记与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玉米种子耐贮性相关的ZmRAP2.7基因及其功能标记与应用 第 1 页 专利 玉米种子耐贮性相关的ZmRAP2.7基因及其功能标记与应用 第 2 页 专利 玉米种子耐贮性相关的ZmRAP2.7基因及其功能标记与应用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6:52:5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