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56992.8 (22)申请日 2022.06.10 (71)申请人 艾康生物技 术(杭州)有限公司 地址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振中路 210号 (72)发明人 张太松 焦明超 陈斐斐 刘学锋  (74)专利代理 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 限公司 3 3100 专利代理师 吉靖 徐关寿 (51)Int.Cl. C12Q 1/70(2006.01) C12Q 1/686(2018.01) C12N 15/11(2006.01) C12R 1/93(2006.01) (54)发明名称 猴痘病毒特异性检测靶标及其寡核苷酸和 试剂盒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猴痘病毒的特异性检测靶 标, 以 及用于检测猴痘病毒的寡核苷酸、 试剂盒和方 法, 包括针对猴痘病毒基因组中F3L基因区域设 计特异性的引物及探针, 在快速提取样本中的核 酸后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猴痘病毒核酸; 本发 明操作简单, 采用TaqMan探针检测猴痘病毒靶基 因, 能特异性区分序列相似度很高的牛痘病毒。 可以避免误检与漏检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6页 序列表2页 附图5页 CN 115161414 A 2022.10.11 CN 115161414 A 1.一种猴痘病毒的特异性检测靶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靶标的序列 为SEQ ID NO:7 或其互补序列。 2.用于检测猴痘病 毒的寡核苷酸,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寡核苷酸至少包括: 用于检测猴痘 病毒基因 组保守性DNA片段的第一引物对和第一探针。 3.如权利要求2所示的寡核苷酸,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寡核苷酸还包括用于检测一种内参 基因的第二引物对和第二探针。 4.如权利要求2所示的寡核苷酸, 其特 征在于, 所述保守性DNA片段来自F3L基因。 5.如权利要求2所示的寡核苷酸,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守性DNA片段的序列为SEQ  ID  NO:7或其互补序列。 6.如权利要求2所示的寡核苷酸,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引物对和第 一探针的碱基序列 分别为SEQ  ID NO:1~3。 7.如权利要求3所示的寡核苷酸,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引物对和第 二探针的碱基序列 分别为SEQ  ID NO:4~6。 8.如权利要求3所示的寡核苷酸, 其特征在于, 第 一探针的荧光报告基团和淬灭基团选 自FAM‑TARMA/BHQ、 VIC/HEX/JOE ‑TAMRA/BHQ、 FAM ‑MGBNFQ和VIC/HEX/JOE ‑MGBNFQ中的任何 一种, 第二探针的荧光报告基因和淬灭基团选自FAM ‑TARMA/BHQ、 VIC/HEX/JOE ‑TAMRA/BHQ 中的任何一种。 9.一种用于检测猴痘病毒的试剂盒, 所述试剂盒包括荧光PCR反应液,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荧光PCR反应液包括如权利要求2 ~8之一所示的寡核苷酸。 10.如权利要求9所示的试剂盒, 所述试剂盒还包括核酸提取试剂, 所述核酸提取试剂 包括核酸提取液1、 核酸提取液2和核酸提取液3,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酸提取液1包括10~ 1000mM Tris‑EDTA, 5~8M盐酸胍和1 %~10%TritonX ‑100,pH 4~7,顺磁性氧化硅纳米磁 珠, 所述核酸提取液2包括10~1000mM  Tris‑EDTA, 40%~60%无水乙醇, 所述核酸提取液3 包括10mM Tris‑EDTA pH 8~9。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161414 A 2猴痘病毒特异性检测靶标及其寡核 苷酸和试剂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猴痘病毒的特异性检测靶 标、 一种用于检测猴痘病毒的寡核苷酸、 方法和试剂盒, 采用荧光PCR技术, 用于检测临床样 本中的猴 痘病毒核酸。 背景技术 [0002]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与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 “近亲”。 猴痘病毒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 当时一组用于研究 的猴子中出现 “痘状”传染病, 因此得名。 自世界卫生组织 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 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 的正痘病毒。 自2022 年5月13日以来, 全球 之前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国家报告了92例确诊病例 和28例疑似病例, 未来有 可能在这些国家及其他国家发现更多病例。 目前, 猴痘的确诊和疑 似病例主要来自英国、 西班牙和葡萄牙, 其余分布在澳 大利亚、 比利时、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荷兰、 瑞典和美国。 [0003]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 正痘病毒属。 痘病毒是所有动物病毒中构造最大且最复 杂的一群病毒, 种类较多, 都是结构较为复杂的DNA病毒。 痘病毒依血清反应及形成方式分 为六个亚属, 正痘病毒属是痘病毒的第一亚属。 在正痘病毒属家族中只有天花病毒、 牛痘病 毒、 痘苗病毒和猴痘病毒四种可以引起人类感染, 它们都含有 可溶性的抗原、 核蛋白抗原和 红细胞凝集素, 抗原性质基本相同, 彼此之间有交叉免疫性。 [0004]猴痘病毒的形态与正痘病毒一致, 外形为圆角砖形或卵圆形, 大小200 ‑‑300nnl。 外周是30nm的外膜, 环绕匀质的核心体。 猴痘病毒的基因组是双链DNA, 长约197kb, 基因组 末端包含一个相同但方向相反的6379b p末端反向重复序列。 该病毒含190个开放阅读 框(≥ 60个氨基酸), 其中4个位于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 基因组的GC含量很低, 约含33%, 基因组 可编码病毒复制时所需的多种酶类, 故病毒可独立进行复制。 [0005]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猴痘是一种 罕见的人畜共患病。 人类猴痘流行有一些特征, 主 要发生于非洲, 多见于热带雨林、 居民稀少的地区。 全年散发, 6 ‑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与降 雨量大与人群户外活动增加有关。 此外, 猴痘流行 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人与入之间的传 播十分罕见。 [0006]该病主要通过动物传播, 人类可以因为被感染动 物的咬伤或者直接接触感染动物 的血液、 体液和皮疹而感染猴痘。 此外该病毒也可通过人与人传播, 主要是通过长期的、 直 接的面对面接触时的呼吸道飞沫传播; 另外, 猴痘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猴痘病人 的体液或 者被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所有年龄组都可能感染此病, 但没有预防接种的儿童死亡 的危险 性很高, 大概有10%的病死率。 [0007]目前实验室诊断猴痘病毒的方法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培养分离 的方法, 通过细胞 培养, 然后分离出猴痘病毒; 第二类是电镜检查, 检测待检样本中是否有与正痘病毒 形态一 致的病毒存在; 第三类是分子诊断的方法, 采用荧光P CR方法特异 性检测待检样本中的猴痘 病毒核酸。 然而, 培养 分离法虽然结果准确, 但检测周期太长, 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而且由说 明 书 1/16 页 3 CN 115161414 A 3

.PDF文档 专利 猴痘病毒特异性检测靶标及其寡核苷酸和试剂盒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猴痘病毒特异性检测靶标及其寡核苷酸和试剂盒 第 1 页 专利 猴痘病毒特异性检测靶标及其寡核苷酸和试剂盒 第 2 页 专利 猴痘病毒特异性检测靶标及其寡核苷酸和试剂盒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6:52:5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