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744863.4
(22)申请日 2022.06.28
(83)生物保 藏信息
CCTCC NO:P202216 2022.05.25
(71)申请人 南京农业大 学
地址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卫岗1号
(72)发明人 王秀娥 宋融融 肖进 袁春霞
王彤 孙丽 王宗宽 王海燕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04
专利代理师 冒艳
(51)Int.Cl.
C12Q 1/6895(2018.01)
C12N 15/11(2006.01)
C12Q 1/6858(2018.01)A01H 1/00(2006.01)
A01H 1/02(2006.01)
A01H 1/04(2006.01)
(54)发明名称
抗赤霉病小麦-纤毛鹅观草4BS ·4BL-7SL易
位系及选 育方法、 分子标记和用途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抗赤霉病小麦 ‑纤毛鹅观草
4BS.4BL‑7SL易位系及其选育方法、 分子标记和
用途。 本发明选育得到的小麦 ‑纤毛鹅观草易位
系4BS.4BL ‑7SL可用于小麦抗赤霉病育种; 分子
标记的引物可用于鉴定小麦 ‑纤毛鹅观草结构变
异体中是否含 有7SL染色体, 提高抗病育种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2页
序列表10页 附图2页
CN 115261502 A
2022.11.01
CN 115261502 A
1.一种抗赤霉病小麦 ‑纤毛鹅观草4BS.4BL ‑7SL易位系的选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如下步骤:
(1)用60Co ‑γ辐射普通小麦 ‑纤毛鹅观草二体异附加系DA7S正在开花的穗子, 并给普
通小麦品种Al ondra’s授粉, 收获M1代种子;
(2)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所得到的M1代种子, 鉴定出含有纤毛鹅观草7S外源片段的种
子;
(3)种植鉴定出的含有纤毛鹅观草7S外源片段的种子, 在扬花期用禾谷镰刀菌悬液滴
注小穗基部, 使植株接受赤霉菌悬 液的感染, 后检测M1代植株的赤霉病抗 性, 选出抗病株;
(4)将抗赤霉病的单株与普通小麦品种Alondra ’s回交1代后再进行自交, 在BC1F4后代
中选育得到纯合的抗赤霉病小麦 ‑纤毛鹅观草 4BS.4BL‑7SL易位系。
2.权利要求1的选育方法获得的抗赤霉病小麦 ‑纤毛鹅观草4BS.4BL ‑7SL易位系, 其保
藏号为: CCTCC NO: P202216, 分类命名: 小麦种NAURc 001。
3.权利要求2的选育方法获得的抗赤霉病小麦 ‑纤毛鹅观草4BS.4BL ‑7SL易位系在小麦
抗病育种中的用途。
4.抗赤霉病小麦 ‑纤毛鹅观草4BS.4BL ‑7SL易位系中与赤霉病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
记, 其特征在于: 为CINAU1589和CINAU1602, 基因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
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赤霉病小麦 ‑纤毛鹅观草4BS.4BL ‑7SL易位系中与 抗赤霉病
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其特 征在于: 引物分别为:
CINAU1589的引物为CINAU1589 Primer F和CINAU1589 Primer R, 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
CINAU1602的引物为CINAU1602 Primer F和CINAU1602 Primer R, 序列分别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赤霉病小麦 ‑纤毛鹅观草4BS ·4BL‑7SL易位系中与赤霉病抗性
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引物在鉴定小麦 ‑纤毛鹅观草结构变异体中是否含有7SL染色体中
的用途。
7.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抗赤霉病小麦 ‑纤毛鹅观草4BS.4BL ‑7SL易位系中与赤霉病抗
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提取小麦 ‑纤毛鹅观草易位系待测植株的
基因组DNA, 以所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 分别以CINAU1589 Primer F和CINAU1589
Primer R以及CINAU1602 Primer F和CINAU1602 Primer R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 反应
结束, 电泳检测PCR反应产物, 分别扩增出相应的725bp和240bp DNA条带, 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赤霉病小麦 ‑纤毛鹅观草4BS.4BL ‑7SL易位系中与赤霉病抗
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检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PCR反应 体系为:
模板DNA 1.0 μL; 2×Taq Mix 5.0 μL; Primer(F)0.2 μL; Primer(R)0.2 μL; ddH2O 3.6 μL;
总体系10.0 μL。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261502 A
2抗赤霉病小 麦‑纤毛鹅观草4BS ·4BL‑7SL易位系及选育方 法、
分子标记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 特别涉及抗赤霉病小麦 ‑纤毛鹅观草4BS ·4BL‑7SL
易位系及其选 育方法、 分子标记和用途。
背景技术
[0002]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引起的真菌病害, 造成大面积减产和品质降低。 受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感染的籽粒会积
累DON等真菌毒素, 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Buerstmayr等, 2009)。 培育和推广抗赤
霉病品种对于小麦绿色生产和抗逆稳产具有重要意 义。
[0003]小麦赤霉病抗性类型多样, 抗性遗传机制复杂。 发病与抗病机制的复杂性成为抗
病育种面临的主要难题。 赤霉病抗性类型主要分为Type I(抗侵染)、 Type II(抗扩展)、
Type III(抗毒素积累)、 Type IV(籽粒抗性)和Type V(耐病性或耐产量损失)五种类型, 涵
盖从病原菌侵染、 细胞防御到器官生理代谢、 植株整体响应等多个层面(马鸿翔等, 2019)。
迄今, 共定位了约432个赤霉病抗性位点, 定位于小麦所有染色体上, 绝大多数位点的效应
较低, 效应高的主效抗病基因较少(Ma等, 2020)。 目前, 仅命名了Fhb1~Fhb7共7个抗赤霉病
主效基因或位点, 但其单一抗性水平不高(Li 等, 2019; Su等, 2019; Wang等, 2020)。 Fhb1是
目前公认效应最大的抗赤霉病 QTL, 其贡献率介于15% ‑30%, 是国际上小麦赤霉病抗性改
良的主要抗源(李韬等, 2016)。 中国选育出了扬麦、 宁麦、 镇麦、 淮麦等系列中抗(或高抗)
品种。 在这些品种中, 部分携带Fhb1, 部分携带非Fhb1抗性位点, 且因生态 适应性问题, 仅在
南方麦区应用(Jiang等, 2019; 胡文静等, 2020; Zhang等, 2021; Zhu等, 2021)。 抗源相对单
一, 抗病遗传基础狭窄, 已成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面临的一个瓶颈障碍(张爱民等, 2018)。
迫切需要挖掘、 研究新抗病基因, 推进其育种利用, 为抗赤霉病育种提供理论、 材料和技术
支撑。
[0004]小麦近缘物种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宝库, 富含抗病、 抗逆、 抗虫、 大穗
多粒、 优质等优异基因。 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鹅观草属(Roegneria)、 赖草属
(Leymus)、 披碱草属(Elymus)、 偃麦草属(Thinopyrum)、 山羊草属(Aegilops)、 黑麦属
(Secale)、 新麦草属(Psat hyrostachys)、 大麦属(Hordeum)、 冰 草属(Agropyron)、 仲彬 草属
(Kengyilia)和猬草属(Hystrix)等近缘物种携有丰富的抗赤霉病基因(肖进等, 2021)。 例
如, 在披碱草属的披碱草3St染色体上鉴定到了一个抗赤霉病基因(Gong 等, 2019)。 在已命
名的7个主效抗赤霉病基因或位点中, 3个来自于野生近缘物种, 如来自大赖草7Lr#1染色体
短臂的Fhb3、 鹅观草1Rk#1染色体短臂的Fhb6和长穗偃麦草的7E染色体长臂Fhb7。 其中,
Fhb7兼备稳定的抗性和广谱的解毒功能, 已成功应用于小麦抗赤霉病育种(Cainong等,
2015; Guo等, 2015; Qi等, 2 008; Wang等, 2020)。 因此, 从野生近缘物种挖掘新的抗赤霉病基
因, 创制携有外源抗病基因的优异种质是丰富现有 小麦抗病品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0005]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s(Trin)Nevski, 2n=28, 基因组SSYY)是鹅观草说 明 书 1/22 页
3
CN 115261502 A
3
专利 抗赤霉病小麦-纤毛鹅观草4BS·4BL-7SL易位系及选育方法、分子标记和用途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6:52: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