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777730.7 (22)申请日 2022.07.04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壤研究所 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 路71号 (72)发明人 吴宇澄 陈禹竹 何健 曾军  林先贵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320 专利代理师 谢一龙 (51)Int.Cl. C12Q 1/689(2018.01) C12Q 1/6851(2018.01) C12N 15/11(2006.01) C12R 1/01(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评价外源微生物在土壤中生长情况的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评价外源微生物在土壤 中生长情况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S1、 于干燥土 壤中添加外源微生物以及H218O进行土壤培养试 验, 采集土壤样品并提取土壤DNA; S2、 分别以 H216O和H218O配制用于培养外源微生物的液体培 养基, 收集所得外源微生物并提取DNA; S3、 分别 将S1中所得土壤DNA以及S2中菌体DNA样品溶解 于氯化铯溶液中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得不同DNA 沿密度梯度的分布占比; S4、 依据所得不同DNA的 分布占比得土壤中外源微生物DNA的平均密度以 实现外源微生物生长程度的定量评价; 本发明针 对外源微生物独特基因片段进行定量PCR分析, 能够排除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干扰, 对外源微生 物进行高度特异的分析。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15261498 A 2022.11.01 CN 115261498 A 1.一种评价外源微 生物在土壤中生长动态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S1、 向干燥的土壤中添加外源微生物以及H218O进行土壤培养试验, 采集土壤样品并提 取土壤DNA; S2、 分别以H216O和H218O配制用于培养外源微生物的液体培养基, 收集所得外源微生物 并提取DNA; S3、 分别将S1中所得土壤DNA以及S2中16O及18O标记的菌体DNA样品溶解于氯化铯溶液中 并进行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 得不同DNA沿密度梯度的分布占比; S4、 依据S3中所得不同DNA的分布占比得土壤中外源微生物DNA的平均密度, 从而实现 外源微生物生长程度的定量评价; 所述外源微生物为Sphingomonas  wittichii  DC‑6, 保藏于韩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 中心(KoreanAgricultural  Culture Collection,KACC), 保藏编号 为KACC 16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外源微生物在土壤中生长情况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于 S1‑S3中, 以定量PCR方法对所得DNA样品进行基因定量, 用于定量PCR方法中的引物序列具 体如下: CndAF: CATC CAGTGCCCCTATCACG; CndAR: 2 AATCGCAGTCGAGATGCAG 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价外源微 生物在土壤中生长情况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于S1中, 以定量PCR方法对经超高速离心分离后各密度层次DNA样品进行基因定量, 经 加权平均计算后, 所测得的为置 于土壤之内的外源微 生物的DNA的平均密度; 于S3中, 以定量PCR方法对经超高速离心分离后各密度层次DNA样品进行基因定量, 经 加权平均计算后, 所测得的为被16O和18O标记的菌体DNA的平均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评价外源微生物在土壤中生长情况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土壤 中新生长的外源微生物DNA占比为S2至S3中以18O标记的DNA量的差值与S1中外源微生物的 DNA总量之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外源微生物在土壤 中生长情况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于S2 中, 所述液体培 养基包括胰蛋白胨10mg/ml, 酵母提取物5mg/ml以及NaCl  10mg/ml。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261498 A 2一种评价外源微生物在土壤中生长情况的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环境微生物学领域, 尤其涉及 一种评价外源微生物在土壤中生长情况 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土壤是生命赖以生存的根基,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但是目前, 我国乃 至全世界的土壤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 生物强化技术成为一种对受污染土壤进行原 位修复 的有效手段。 生物强化技术是向目标土壤中施加对目标污染物具有一定处理 能力的外源微 生物, 利用其新陈代谢反应进行修复。 外源微生物 能否正常的生长繁殖是微生物强化技术 成败与否的关键。 但是, 目前, 所添加的外源微生物究竟在所 处理的土壤中是否能够长期存 活并保持繁殖能力, 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表征手段。 [0003]向土壤中添加功能性菌剂, 使其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 或促进植物生长, 是极具潜 力的土壤改良手段。 但外源微生物进入土壤后, 面临环境不适应、 土著微生物竞争等问题, 往往不易存活。 为了开发适用于土壤的高效菌剂, 就需要预先对外源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 长潜力进行评估。 所有生命的生长都需要水。 自然界水 分子中的氧原子 绝大多数为16O, 自然 丰度达99%以上, 而重同位素18O的自然丰度仅为约0.2%。 向干燥土壤中加入18O水, 使微生 物仅能摄入18O, 将能使活跃生长微 生物的DNA被18O标记、 密度变大。 [0004]目前, 根据微生物生长对水的需求设计 出来的氧 ‑18(18O)同位素标记方法, 已成为 评估土壤微生物生长的重要技术。 在现有方法中, 对特定土壤样品, 需要 同时设立18O水和 16O水的处理, 经培养后提 取土壤DNA, 经氯化铯密度 梯度离心后, 采用定量PCR等方法测定微 生物16S rRNA基因数量沿氯化铯密度梯度的分布。 比较18O水处理组和16O处理组的分布, 判 断微生物是否被18O标记及其大致 程度, 从而定性 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0005]现有18O标记技术中, (1)通常采用16S  rRNA基因拷贝数为评估手 段, 因为所有微生 物(细菌)都含有16S  rRNA基因, 所以无 法区分外源微生物和土著微生物; (2)设立18O标记处 理同时必须设立轻同位素16O标记的对照, 通过对比18O标记DNA和16O标记DNA在氯化铯密度 梯度上的位置, 确 认18O对微生物的标记效果。 这一做法工作量大, 测定成本 高, 当土壤样品 较多时难以实行。 (3)比较16S  rRNA基因沿氯化铯密度梯度的分布, 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无 法实现对微 生物生长情况的定量评估。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评价外 源微生物在土壤中生长情况的方法,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 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评价外源微生物在土壤中 生长动态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 向干燥 的土壤中添加外源微生物以及H218O进行土壤培养试验, 采集土壤样品 并提取土壤DNA;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15261498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评价外源微生物在土壤中生长情况的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评价外源微生物在土壤中生长情况的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评价外源微生物在土壤中生长情况的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评价外源微生物在土壤中生长情况的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6:49:3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