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10990022.1 (22)申请日 2022.08.18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5058523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09.16 (73)专利权人 广东省农业科 学院植物保护研究 所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金颖路7 号 (72)发明人 李文景 陈炳旭 董易之 姚琼  徐淑 全林发 池艳艳  (74)专利代理 机构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001 专利代理师 刘明星 (51)Int.Cl. C12Q 1/6888(2018.01) C12Q 1/6858(2018.01) C12N 15/11(2006.01)(56)对比文件 CN 10902 2445 A,2018.12.18 TW M624126 U,202 2.03.01 CN 103266108 A,2013.08.28 李文景等.荔枝蒂蛀虫研究进 展. 《昆虫 学 报》 .2018,(第0 6期), 何明阳.荔枝 害虫发生 为害及防治. 《福建果 树》 .2008,(第14 4期), Qiong Yao等.Effect of diflubenzuro n on the chitin biosynthesis pathway i n Conopomorpha si nensis eg gs. 《Insect Sci.》 .2021,第28卷(第4期),第10 61-1075页. 王三勇等.荔枝 尖细蛾的发生及防治. 《植物 保护》 .20 02, 孟翔等.基 于转录组数据的荔枝蒂蛀虫S SR 位点信息分析. 《环境昆虫 学报》 .2017,第39卷 (第6期), 审查员 娄菲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微卫星位点鉴定荔枝尖细蛾的特 异性引物及检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卫星位点鉴定荔 枝尖细蛾的特异性引物及检测方法。 所述的用于 鉴定荔枝尖细蛾的特异性引物, 包 括SEQ ID NO: 1所示的正向引 物和SEQ ID NO: 2所示的反向引 物。 本发明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微卫星位点开发荔 枝尖细蛾的特异性分子标记, 标记具备易于开 发, 特异性强等优点, 且实验操作仅需要PCR扩增 和电泳两个步骤, 检测全 过程仅需要3小时左右, 大大提高了鉴定的准确率和 效率。 可为荔枝、 龙 眼病虫害的精准防治提供技 术支撑。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15058523 B 2022.11.04 CN 115058523 B 1.一对用于鉴定荔枝尖细蛾的特异性引物, 其特征在于, 包括SEQ  ID NO: 1所示的正向 引物和SEQ  ID NO: 2所示的反向引物。 2.一种荔枝尖细蛾的检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 提取待测物种的基因 组DNA; (2) 以基因 组DNA为模板, 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性引物行PCR扩增; (3) 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若出现一条231bp的条带, 则判定待测物 种为荔枝尖细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中, PCR扩增的程序为: 95℃预 变性5分钟, 95℃变性30秒, 50~55℃退火30秒, 72℃延伸1分钟, 变性 ‑退火‑延伸进行30个循 环; 最后72℃延伸10分钟。 4.一种检测荔枝尖细蛾的试剂盒, 其特 征在于, 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性引物。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试剂盒, 其特 征在于, 还 包括PCR反应试剂。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058523 B 2一种基于微卫星位点鉴定荔枝尖细蛾的特异性引物及检测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卫星位点鉴定荔枝 尖细蛾的特异性引物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荔枝尖细蛾 ( Conopomorpha  litchielle ) 隶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细蛾科 (Gracilariidae) 爻纹细蛾属 ( Conopomorpha ) , 是荔枝、 龙眼上一类重要的害虫。 主要危害 荔枝、 龙眼的嫩叶、 嫩梢, 尤其是在荔枝 秋梢期, 荔枝尖细蛾大面积蛀食寄主 秋梢中脉, 造成 嫩梢死亡, 对来年荔枝、 龙眼的产量造成巨大影响。 目前, 我国的荔枝园生存着多种爻纹细 蛾属的害 虫危害荔枝, 这些种类成虫、 幼虫以及卵的形态特征十 分相似, 即使专 业的分类学 者进行鉴定也极易将其混淆, 一般的种植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区分更是面临极大地挑战。 因 此, 开发荔枝尖细蛾的快速鉴定和准确识别方法对于防治方法的研究及实施均具有重要意 义。 [0003]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物种分类鉴定, 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物种的分类鉴定。 尤其是 线粒体基因以及核糖体基因能反映较短时期的进化时间, 尤其是低级阶元 的进化现象, 因 而被广泛应用在生物种及种下阶元的鉴定, 并建立了基于线粒体COI分子片段的生物条形 码数据库。 目前, 利用线粒体C OI以及核糖体ITS1等基因的通用引物能够广泛扩增出鳞翅目 的目的片段, 但该技术需要对 克隆序列进 行电泳、 测序分析、 序列比对等步骤, 成本较高, 但 效率较低, 鉴定时间往 往超过2天以上。 且该种方法特异性差, 并不能高效鉴定 荔枝尖细蛾。 [0004]微卫星( microsatellite)  DNA 又称简单重复序列  (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 具有重复性高、 多态性强、 良好的基因组覆盖性等特点, 已被广泛用于种 群 遗传学、 遗传育种和近缘物种、 品种鉴定等生物科学领域研究。 尤其是在昆虫近源种区分鉴 定过程中, 微 卫星位点具备特异性强、 挖掘容 易等优势。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荔枝尖细蛾微卫星位点中克隆得到其特异性分子片 段的引物及检测方法, 它可以快速、 精准 地鉴定荔枝尖细蛾。 [0006]本发明基于荔枝尖细 蛾的转录组数据, 开发一种荔枝尖细 蛾微卫星位点的特异性 分子标记, 快速鉴定区分该类害虫及其近源种。 [0007]本发明提供一对用于鉴定荔枝尖细蛾的特异性引物, 其特征在于, 包括SEQ  ID  NO: 1 (TTGATACAAC  CACTGGCGTT  TT) 所示的正向引物和SEQ  ID NO: 2 (GAAAATCCAC   CCTGAGAGC) 所示的反向引物, 扩增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3 (ttgatacaac  cactggcgtt tttaataccttgaatattttgttttggtgtatctttgctaTgttagtttacttgaaacaaaagtttactttaaaac attaataccaatgttcgacactagAatttatttacgttaatgttatattttattgctaagtgtctttatattgttg ataagccaGtataaataaataaataaataataataataatgctctca gggtggattttc) 所示。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5058523 B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微卫星位点鉴定荔枝尖细蛾的特异性引物及检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微卫星位点鉴定荔枝尖细蛾的特异性引物及检测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微卫星位点鉴定荔枝尖细蛾的特异性引物及检测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微卫星位点鉴定荔枝尖细蛾的特异性引物及检测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6:46:3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