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140.10 X 55 铜 DB5206 仁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206/T 07—2018 代替 DB 522200/T 85-2015 梵净山 茶树无性系良种短穗扦插 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lone-cutting propagation of Fanjingshan tea breed 2018-12-06 发布 2018-12-06 实施 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 5206/T 07—2018 目 次 前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采穗圃建立………………………………………………………………………………………………2 5 穗条培养…………………………………………………………………………………………………2 6 苗床建立…………………………………………………………………………………………………3 7 采穗条……………………………………………………………………………………………………4 8 扦插………………………………………………………………………………………………………4 9 苗圃管理…………………………………………………………………………………………………4 10 种苗质量及出圃标准………………………………………………………………………………5 11 起苗、包装及运输………………………………………………………………………………5 I DB 5206/T 07—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代替DB 522200/T 85—2015《梵净山 茶树无性系良种短穗扦插繁育技术规程》。与DB 522200/T 85—201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修改了标准编号、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目次。 本标准由铜仁市农业委员会、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铜仁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代刚、温顺位、刘 学、罗 静、刘丽红、田景涛、何灵芝。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 522200/T 85—2011、DB 522200/T 85—2015。 II DB 5206/T 07—2018 梵净山 茶树无性系良种短穗扦插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梵净山茶树无性系良种短穗扦插繁育的术语和定义、采穗园建立、穗条培养、苗床 建立、采穗条、扦插、苗圃管理、种苗质量及出圃标准、起苗、包装及运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梵净山茶树无性系良种短穗扦插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767 茶树种苗 DB 5206/T 10 梵净山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 1176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性系 以茶树单株营养体为材料,采用无性繁殖法繁殖的品种(品系)。 3.2 品种纯度 品种种性的一致性程度。 3.3 大、中、小叶种 用叶长×叶宽×0.7计算值表示。40cm2 ≤叶面积 ≤60cm2为大叶品种,20cm2≤叶面积≤40cm2为中 叶品种,叶面积<20cm2为小叶品种。 3.4 穗条 用作扦插繁殖的枝条。 3.5 穗条利用率 可剪标准插穗占穗条总量的百分率。 3.6 扦插苗 以枝条为繁育材料,采用扦插法繁育的苗木。 3.7 苗龄 扦插到苗木出圃的时间,满一个年生长周期的称一足龄,未满一年的称一年生苗。 1 DB 5206/T 07—2018 3.8 苗高 根颈至茶苗顶芽基部间的长度。 3.9 苗粗 距根颈10cm处的苗干直径。 3.10 侧根数 从扦插苗原插穗基部愈伤组织处分化出的且近似水平生长,根颈在1.5mm以上的根总数。 3.11 采穗园 用于提供扦插繁殖所需穗条的无性系良种茶园。 3.12 标准插穗 从穗条上剪取大叶品种长度为3.5cm~5cm,中小叶品种长度为2.5cm~3cm,茎干木质化或半木质 化,具有一片完整叶片和健壮饱满腋芽的穗条。 3.13 心土 表土层30cm~50cm,pH为4.5~5.5,不含有石砾的红壤或黄壤土。 4 采穗圃建立 4.1 土壤 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度80cm以上, pH值为4.5~5.5。 4.2 品种 选择适宜品种,应是省级以上审(认)定、登记或经多点多年试种的无性系品种。 4.3 苗木 茶苗的质量及出圃标准按GB11767执行。 4.4 种植规格 采穗圃建立: 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40cm。 4.5 病虫害防治 采穗前必须先进行病虫防治,保证无病虫携入种苗繁育圃。 5 穗条培养 5.1 留穗时间 按扦插时间提前3个月~4个月停止采摘,以秋插为主,5月~6月上旬留穗为宜。 5.2 去杂 2 DB 5206/T 07—2018 去除采穗圃内混植的其他品种、种子实生品种。 5.3 修剪 根据树势情况,进行重修剪或轻修剪,第一次苗穗修剪深度40cm~50cm,壮年茶树修剪20cm~30cm。 5.4 施肥 2 2 2 采穗圃在留穗后氮肥、磷肥、钾肥配合施用,氮肥35kg/667m ~40kg/667m ,磷肥20kg/667m ~ 2 2 2 25kg/667m ,钾肥20kg/667m ~25㎏/667m 。 5.5 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小绿叶蝉、螨类等,防治方法按DB 5222/T 10执行。 5.6 打顶 在采穗前10d~15d摘去顶部一芽二叶或对夹叶嫩梢,以加快茶穗木质化。 6 苗床建立 6.1 6.1.1 6.1.2 6.1.3 6.1.4 6.2 6.2.1 苗圃地选择 地形地势选择 交通便利、地势平坦、避风向阳、能排能灌。 土壤选择 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结构良好,透气性能良好的旱地、水稻土、砂壤土或黄壤。 温度 年平均温度≥14℃,年有效积温≥3500℃。 同一块土地不宜连年作茶树苗圃,应与绿肥和水旱作物轮种。 苗圃地的准备 苗床 6.2.1.1 苗床整地 全面翻耕,深度在30cm以上,翻耕后碎土、耙平;苗床四周开50cm宽,20cm深的排灌沟;畦长15cm~ 20m,畦宽120cm,畦高10cm。 6.2.1.2 苗床施肥 苗床亩施腐熟饼肥100kg~150kg,拌施过磷酸钙20kg,或用100kg~150kg的有机肥配施50kg的进 口复合肥作基肥,充分拌和后平整畦面。 6.2.1.3 苗床铺心土 选择表土层30cm~50cm,pH为4.5~5.5,不含有石砾的红壤或黄壤土,用孔径2cm铁筛过筛,将过 筛后的细土均匀摊铺畦面,厚度3cm~5cm,铺好后,灌水或浇水,使其充分湿润,待稍干,用木板适 当敲打、刮平、稍微压实。 苗床不铺心土,应进行土壤消毒,用托布津400倍,绿享一号300倍,直接喷洒在苗床上,以喷湿 为度。或用敌克松0.2kg~0.3kg拌细沙均匀撒入平整好的畦面,药与土壤充分混合。 6.2.2 搭遮荫棚 3 DB 5206/T 07—2018 遮荫棚柱高(2.3±0.1)m,柱直径8cm~10cm的木柱或13cm×13cm的水泥柱做立柱,水泥柱或木 柱间距为3m×4m或4m×4m,柱子之间用10号铁丝拉紧,埋入土中40cm,在遮荫网架盖75%~85%耐老 化的原生材料遮阳网遮荫,压紧。 6.2.3 盖薄膜 扦插完毕,用长(165±10)cm、宽1.5cm竹片,搭弧形棚架,棚架高40cm,间距60cm,竹棚上覆盖 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四周压紧。 7 采穗条 7.1 扦插时间 以8月~11月为宜,根据当地的气温来确定。 7.2 穗条质量 按GB 11767的规定执行。 8 扦插 8.1 穗条要求 即采即插,穗条长3cm~4cm,留有一叶, 上、下剪口平滑,勿伤腋芽,插穗下端剪口与叶片生长方 向平行,位置紧靠节点,上端剪口应高于腋芽2mm。穗条应随剪随插,做到当天剪当天用完。 8.2 扦插密度 行距8cm~10cm,株距1.2cm~1.8cm,以前后排的叶片不重叠为宜。 8.3 扦插方法 扦插前苗床应充分洒水,经2h~3h水分下渗后,土壤呈“湿而不粘”。按照行株距要求,划线待 用插。扦插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短穗上端,垂直插入土中,以露出叶柄和腋芽为准。边插边用手指 将穗条基部泥土压实,晴天于上午11时前或下午阳光转弱时进行,插后及时洒水遮荫。 9 苗圃管理 9.1 水分管理 保持苗床表土湿润,以畦面不泛白,畦沟不积水为宜。 9.2 温度 小拱棚内气温不超过40℃,超过应及时敞开两端散热,定时敞膜,通风换气。 9.3 施肥管理 当茶苗有85%~95%新根长出,新梢萌发时开始施追肥,先淡后浓的原则,把小拱棚薄膜揭去,每 2 2 隔20d施肥一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次用量为5kg/667m ~8kg/667m 。 4 DB 5206/T 07—2018 9.4 除草除蕾 人工去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茶苗争光争肥。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净。当茶苗出现花蕾时, 必须用手及时轻轻摘除。 9.5 荫棚管理 4月揭膜炼苗,揭去小拱棚薄膜,在7月中旬后揭去遮阳棚遮阳网为宜。 9.6 茶苗打顶 7月中旬,当茶苗长至20cm高度以上时打顶,剪去20cm以上部分,促进分枝。 9.7 防治病虫 在苗床发现病虫后及时用药剂防治;4月~9月,应重点防治小绿叶蝉、螨类等,防治方法按DB 5206/T 10执行。 10 种苗质量及出圃标准 茶苗的质量及出圃标准按GB 11767规定执行。 11 起苗、包装及运输 11.1 宜在移栽季节,做到分品种、级别起苗,附上标签。土壤干燥时,起苗前应浇足水,待干爽后 起苗,防止根系受到损伤。 11.2 起苗宜在移栽季节。检验和分级应在蔽荫背风处进行。苗木运到目的地后,应及时移栽或假植。 11.3 茶苗运输要及时,可散
DB5206-T07—2018 梵净山茶树无性系良种短穗扦插繁育技术规程 铜仁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4:06: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