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080.20 B39 DB5328 西 双 版 纳 傣 族 自 治 州 地 方 标 准 DB5328/T 5—2019 凤凰木林下暗褐网柄牛肝菌仿生栽培技术 规程 2019-11-26 发布 2019-12-01 实施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28/T 5—2019 前 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云南省农垦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静、李国华、张春霞、何明霞、王文兵、高锋、许欣景、曹旸、伍英、王云。 I DB5328/T 5—2019 凤凰木林下暗褐网柄牛肝菌 仿生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暗褐网柄牛肝菌仿生栽培对林地环境的要求、接种技术、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 及采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西双版纳凤凰木林下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 GB/T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DB53/T 389-2012松茸保育技术规程 DB53/T 491-2013 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 DB53/T 437-2012 牛肝菌采集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12728-2006、NY/T 528-2010 及DB53/T 389-2012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暗褐网柄牛肝菌 暗褐网柄牛肝菌,又名巨型牛肝菌,属于牛肝菌目小牛肝菌科脉柄牛肝菌属。 3.2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 称三级种。引用 NY/T 528-2010,定义 3.6。 3.3 菌塘 菌丝体在土壤里与共生的树种根系、土壤及腐殖质等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疏松、透气、类似海 绵状的团块结构,为子实体原基形成的场所。引用DB53/T 389-2012,定义3.4。 1 DB5328/T 5—2019 3.4 杂菌 食(药)用菌培养中引起污染的微生物。引用GB/T 12728-2006,定义2.7.1。 3.5 接种 菌种移植到培养基物中的操作。 4 栽培种质量要求 4.1 固体原种和室内收菇后菌袋中菌种的质量要求 4.1.1 固体原种的质量要求 执行DB53/T 491-2013 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要求。 4.1.2 室内收菇后菌袋中菌种的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规定。 表1 室内菌种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温室菇房出菇正常,收菇后菌袋中的菌种,应及时进行田间 收菇后菌袋中的菌种 接种,若不能及时接种,应置于通风、阴凉、清洁且不能让雨水 淋到的地方,最多不能超过 10 d 菌种外观 菌丝生长要求 长满菌袋 菌丝体特征 黄褐色,浓密,粗壮 不同部位菌丝体 生长均匀,色泽一致 培养基及菌丝体 无干缩,紧贴菌袋 杂菌菌落 无 气味 4.2 有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田间接种菌种感官要求 固体原种或收菇后菌袋中的菌种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可能会被污染,因此,固体菌种运到田间后还 必须再次检查是否有污染,首先用剪刀打开菌袋,观察固体菌种表面是否有杂菌污染,然后用手掰开固 体菌种,观察中间是否有杂菌污染,必要时用 5-10 倍放大镜观察,若均无污染的为合格的固体菌种。 5 适宜区和栽培林地选择 凤凰木的栽培应选择冬季温度不低于 5℃ 的区域,生长适温为 20-30℃ ,栽种密度为 2×2 m, 荫蔽度保持在 0.4-0.6 为佳,接种树龄 2 年以上为宜,林内土壤腐殖土层厚,林地要求清洁卫生,地 势平坦,排灌水方便,远离污染源。栽种前要全面翻地,翻起的土块不宜敲细,使其保持疏松透气,土 壤应符合 GB/T 15618 规定。 2 DB5328/T 5—2019 6 林地保护措施 6.1 保留野生状态下的环境,不能人为破坏、放牧、旅游、取腐殖土或种植(养殖)其他影响牛肝菌生 长的植物(动物)等。 6.2 清除林地内的食物残渣、塑料袋、塑料片等污染物,保持林地环境清洁卫生。 6.3 加强防火护林宣传,不能在林地内或林地附近用火。 6.4 在虫害防治过程中不宜使用化学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6.5 不应使用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清的混合添加剂喷洒菌塘。 7 仿生栽培技术 7.1 接种时间 凤凰木林 3 月至 12 月均可接种,雨季田间土壤潮湿可直接接种,旱季土壤湿度欠佳,浇透水后方 可接种。 7.2 接种方法 雨后土壤潮湿(干旱时应浇透水),在行距间纵向挖 10~15 cm 深,20~30 cm 宽的沟,露出侧根及 须根,将选好的菌种掰成约 5 cm3 团块状,接种在根系的侧根及须根上,每株树的接种量 800~1 000 g, 接种时菌种尽量与植物的根系紧密接触,接种完后在接种部位覆土恢复原状,然后盖上膜进行保湿及防 止雨水浸入菌种,3 个月后(出菇前)揭去膜并清理到林地外,保持林地环境清洁,培育出菇。 8 林间管理 人工拔除林间杂草,不宜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接种的当年不宜翻动土壤,次年可带状松土(10 cm 深)。雨季期间不需人工浇水,旱季期间 10 d 左右浇 1 次水。林地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 防治,不宜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用 40%的聚丙烯粘胶涂于木板上,或者用机油涂在白纸、黄纸上 诱杀趋光性害虫。 9 暗褐网柄牛肝菌的采摘及保存 9.1 暗褐网柄牛肝菌的采摘 清理开牛肝菌周围的树枝、杂草、石块等杂物。采用人工采收,减少和避免机械损伤。采收时,应 采摘发育成熟的牛肝菌,不应采收幼菌和过熟菌(子实体菌盖外翻),一只手用采收工具撬开牛肝菌菌 柄基部的土,另一只手轻轻握住菌柄,轻轻取下牛肝菌,用竹片、竹签除去牛肝菌上的泥土及其他杂质。 采摘后,把撬出的土复原,减少对牛肝菌菌糖的破坏,保持牛肝菌的再生。每 30~50m2 林地应保留 1 个开伞成熟的子实体。采摘方法执行 DB53/T 491-2013 的相关规定。 9.2 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保存 除净牛肝菌菌柄基部的杂物,避免损伤,防止牛肝菌变色,装入非铁质容器中于 2~5 ℃ 下贮存, 贮存不宜超过 4 d。 3 DB5328/T 5—2019 9.3 暗褐网柄牛肝菌的运输 运输时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运输中应有防晒、防潮、防雨、防冻、防震及防止杂菌污染 的设施与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532800-T 5-2019 凤凰木林下暗褐网柄牛肝菌仿生栽培技术规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3:51: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