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21 扬 3210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210/T 1126—2022 灵谷糯 1 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for breeder seed production of Linggunuo 1 2022 - 06 - 22 发布 2022 - 06 - 22 实施 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 DB 3210/T 1126 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编 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洪文、侯昕、魏伟、邹主东、骆继秋、苏建国、杨桂林、邢庆刚、蔡建华。 I — DB 3210/T 1126 2022 灵谷糯 1 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早熟晚粳稻灵谷糯1号品种特征特性及育种家种子、原种生产档案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灵谷糯1号的原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543.1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T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GB/T 3543.7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其他项目检验 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7316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T 17891 优质稻谷 NY/T 2156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 32/T 79 水稻壮秧与育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品种特征特性 4.1 农艺性状 属早熟晚粳稻品种,全生育期160 d左右。株高100 cm~103 cm,叶色淡绿,叶姿较挺,株型较紧凑, 分蘖力较强,群体整齐度好,穗型大,灌浆速度快,后期熟相好。 4.2 抗病性 中抗稻瘟病、纹枯病,中感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 1 — DB 3210/T 1126 2022 4.3 品质 出糙率86.0%,精米率76.2%,整精米率70.1%,胶稠度100mm,直链淀粉含量1.4%,稻谷品质符合GB/T 17891的要求。 4.4 产量与产量要素 产量690 kg/亩~730 kg/亩:有效穗21.1万/亩左右,每穗粒数136.7粒左右,结实率93.1%左右,千 粒重27.3 g左右。 5 育种家种子生产 5.1 单株选择 根据4.1和4.2的性状,选择具有品种典型和丰产单株,不在边行和缺株周围选择。 5.2 田间与室内选择 5.2.1 田间选择 抽穗期至灌浆期根据4.1的典型特征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收获前根据4.1的穗部性状和成熟期对初 选单株再进行复选。 5.2.2 室内抉选 选择株高102 cm~105 cm、单株成穗10个~12个、每穗粒数130粒~140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 27 g~27.5 g的单株,淘汰不符合典型性状的单株,对入选单株进行编号保存。 5.2.3 选择数量 根据下季计划的株行数量及原种圃面积而定。田间初选数量应比抉选数量多一倍。 5.3 株行圃 5.3.1 建圃 室内入选单株种子在同一条件下按单株分小区播种并移栽,建立株行圃。 5.3.2 育秧 5.3.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 5.3.2.2 播期 采用湿润育秧方法,5月15日~5月20日播种。 5.3.2.3 培育壮秧 符合DB 32/T 79的规定。 5.3.2.4 肥料运筹 2 — 施纯氮5 kg/亩~8 kg/亩,基肥:断奶肥:送嫁肥为5:3:2。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P、K肥,1叶1 心期施断奶肥,移栽前3 d~4 d施送嫁肥。 DB 3210/T 1126 2022 5.3.2.5 水浆管理 播后应保持秧板湿润,2叶期上跑马水,3叶期保持浅水层,4叶期以后以湿润管理为主。 5.3.3 本田期 5.3.3.1 基地选择 选择隔离条件优越、无检疫性病虫草害、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力均匀一致、排灌方便、旱涝保收 的田块。 5.3.3.2 栽插 移栽时间为6月5日~6月10日。栽插密度为13 cm×25 cm,每小区面积、移栽时间、栽插密度一致, 区间留走道,单本栽插,每隔9个株行圃设1份对照,四周设保护行。对照及保护行种子均采用原种,统 一编号插牌。 5.3.3.3 田间管理 5.3.3.3.1 肥料运筹 施纯氮16 kg/亩~18 kg/亩,磷肥(P O )8 kg/亩~10 kg/亩,钾肥(K O)12 kg/亩~14 kg/亩。基 蘖肥与穗肥之比为2:1。移栽后5 d~7 d施分蘖肥,穗肥以促花肥为主,促保兼顾。 2 5 2 5.3.3.3.2 水浆管理 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茎蘖数达18万/亩~20万/亩时,分次搁田,高峰苗控制在26万/ 亩左右,抽穗扬花后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 5.3.3.3.3 病虫草防治 农药使用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要求,病虫害防治按NY/T 5117和NY/T 2156执行,防治方法见 附录B。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灰飞虱、稻蓟 马的防治,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等。 5.3.4 田间观察记载 记载要求见附录A。在不同生育阶段分别与对照进行鉴定选择,并做标记。对不同时期发生的病虫 害、倒伏等要记明程度和原因。收获前综合评价,选优去劣。 5.3.5 株行选择 根据品种各生育期的典型性状,对株行进行选择,做好标记。收获前,根据不同关键生育时期的选 择标记,进行综合选择,确定中选株行。 5.3.6 收获与室内诀选 分株行收获、脱粒。收获前,中选株行取5个单株,测定主要性状,依据4.1对中选株行抉选。 5.4 株系圃 3 — DB 3210/T 1126 2022 5.4.1 建圃 选留株行圃种子,在同一条件下按株行分小区播种并移栽,建立株系圃。 5.4.2 秧田期 参照5.3.2的要求。 5.4.3 本田期 参照5.3.3的要求。 5.4.4 田间观察记载 参照5.3.4的要求。 5.4.5 株系选择 参照5.3.5的要求。 5.5 收获 当选株系分区收获,对符合典型性状要求的株系,拔除杂株后分株系单收、单晒、单储,依据4.1 对中选株系进行抉选、混合,即为育种家种子。 5.6 育种家种子贮藏 入库前整理好仓库,并有专人负责,贮藏期间保持室内干燥,种子水分小于14.5%,注意有害生物 防治与防止人为混杂。 6 原种生产 6.1 方法 符合GB/T 17316的规定,采用育种家种子繁殖法。 6.2 育秧期 参照5.3.2的要求。 6.3 本田期 6.3.1 基地选择 参照5.3.3.1的要求。 6.3.2 栽插 移栽时间为6月5日~6月10日,栽插密度为12 cm×30 cm。同一田块移栽时间、栽插密度一致,中间 留丰产沟,双本栽插。 6.3.3 田间管理 4 — DB 3210/T 1126 2022 参照5.3.3.3的要求。 6.4 去杂去劣 根据典型品种特征特性,于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进行田间纯度鉴定,根据GB/T 3543.5的要求去杂 去劣。 6.5 收获 水稻黄熟期避开雨天,待露水干后采用机械收获,晒谷应保持一定的厚度,以免干燥过速。有条件 的地方,可采用烘干机低温干燥。在收获、运输、干燥过程中严防机械和人为混杂。将干燥种子装入种 子袋,袋内外均有标签标注,进仓贮藏,做好安全贮藏管理。 6.6 检验与贮藏 晒干或烘干后的种子按照GB/T 3543.1~GB/T 3543.7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的种子按照GB/T 7415要求贮藏。 7 生产档案 填写种子繁殖地块位置,包括种子田编号、种植面积、分检划区、收获方式;全程记录种子生产过 程中的气候条件、生长发育动态、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情况、各项栽培管理措施及收获产量、质量、加 工、包装及种子批次等信息,并及时整理归档。 记录档案保存不少于两年。 5 — DB 3210/T 1126 2022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水稻种子生产调查记载标准 A.1 生育特性 A.1.1 播种期 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A.1.2 始穗期 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A.1.3 齐穗期 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A.1.4 成熟期 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A.1.5 全生育期 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 A.2 主要农艺性状 A.2.1 基本茎蘖苗 包括主茎和分蘖,移栽后调查2个重复,每小区调查20穴,折合成每亩苗数。 A.2.2 最高茎蘖苗 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3天调查一次苗数,直至苗数不再增加为止,取2个重复最大值 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最高苗。 A.2.3 分蘖率 最高茎蘖苗−基本茎蘖苗)/ 株数 × 100,以%表示。 ( A.2.4 有效穗 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 A.2.5 成穗率 有效穗/最高茎蘖苗 × 100,以%表示。 A.2.6 株高 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20穗,测量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2.7 群体整齐度 6 — DB 3210/T 1126 2022 根据长势、长相、抽穗情况目测,分整齐、一般、不齐3级。 A.2.8 杂株率 在抽穗前后适当阶段调查明显不同于正常群体植株的比例,以百分率(%)表示。 A.2.9 株型 分蘖盛期目测,分紧束、适中、松散3级。 A.2.10 叶色 分蘖盛期目测,分浓绿、绿、淡绿3级。 A.2.11 叶姿 分蘖盛期目测,分挺直、一般、
DB3210-T 1126-2022 灵谷糯1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扬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9 00:58:4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