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X 55 襄 DB4206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6/T 14—2019 襄阳高香茶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Xiangyang high-aroma tea 2019 - 10 - 21 发布 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20 实施 发 布 DB4206/T 14—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地规划与建设 .................................................................... 1 5 茶园土壤管理和施肥 ................................................................ 3 6 病虫草害防治 ...................................................................... 3 7 茶树修剪与采摘 .................................................................... 4 8 茶叶加工要求 ...................................................................... 4 9 茶叶指标要求 ...................................................................... 6 10 包装与储藏 ....................................................................... 7 11 质量管理及跟踪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和方法 .................... 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 1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茶场(园)农事活动记录 ......................................... 12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茶场加工记录 ................................................... 13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襄阳高香茶主要茶类加工工艺 ..................................... 14 I DB4206/T 14—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保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谷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前勇、张耀华、程一方、罗敬东、刘兴乐、张雪莲、杨先强、蒋绍波、张于 学。 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襄阳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0710-3018309;本标准在执行过 程 中 如 有 修 改 意 见 和 建 议 请 反 馈 至 襄 阳 市 农 业 科 学 院 , 联 系 电 话 : 0710-3085001 , 邮 箱 :
[email protected]。 II DB4206/T 14—2019 襄阳高香茶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襄阳高香茶的基地规划与建设、茶园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与采 摘、茶叶加工要求、茶叶指标要求、包装与储藏、质量管理及跟踪。 本标准适用于襄阳区域内有机茶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2003 茶树种苗 GH/T 1070-2011 茶叶包装通则 GH/T 1071-2011 茶叶贮存通则 NY/T 5019 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NY 5196 有机茶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NY 5199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襄阳高香茶 在本标准规定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表1规定的鲜叶为原料,按照附录F工艺加工制成,具有表 2规定襄阳高香茶品质特征的茶叶。 4 基地规划与建设 4.1 产地环境和范围 1 DB4206/T 14—2019 4.1.1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 5199 的规定。 4.1.2 有机襄阳高香茶生产地域范围主要指襄阳市所辖保康县、南漳县、谷城县茶区,枣阳市吴店镇、 平林镇、王城镇和襄城区卧龙镇、隆中风景管理区等襄阳高香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规定的区域。 4.2 基地规划与建设 4.2.1 基地规划与建设应符合 NY/T 5197-2002 中 3.2.1、3.2.2 的规定。 4.2.2 有机茶产地应有一定种植规模,远离污染源和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生产茶园与交通干 线的距离应在 1000m 以上。 4.2.3 茶园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隔离带。 4.2.4 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 渠两边种植行道树。集中连片的茶园可适当种植遮荫树,遮光率应控制在 20%~30%为宜。可选择桂花、 香樟、板栗、核桃、银杏、桑树等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不宜种植速生杨等根系较大易感染病虫 害的树种。 4.2.5 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 4.2.6 对坡度超过 25°、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 4.2.7 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 4.3 道路和水利系统 4.3.1 道路和水利系统的要求应符合 NY/T 5197-2002 中 3.3 的规定。 4.3.2 茶园灌溉水质标准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4.4 茶园开垦 4.4.1 茶园开垦应符合 NY/T 5197-2002 中 3.4.1、3.4.3 的规定。 4.4.2 新开垦茶园应选择土层深厚应≥80cm,排水透气性能好,地下水位在离地表 100cm 以下,耕层 有机质含量>1.5%,土壤 pH 值在 5.0~6.5 之间,以黄棕壤土类为宜。 4.4.3 坡度 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 15°~25°之间的,应建筑等高梯级园地,坡度在 25°以上的一般不宜开垦新茶园。 4.5 茶树品种与种植 4.5.1 可选择鄂茶系列、福鼎大白茶、龙井 43、乌牛早以及本地选育良种等适合襄阳茶区栽培的中小 叶茶树品种。 4.5.2 种苗质量应符合 GB 11767-2003 中规定的Ⅰ、Ⅱ级规定。无性系茶苗高 20cm 以上,苗茎粗 2mm 以上。 4.5.3 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 4.5.4 茶树采用单条植或双条方式种植。单条植行距 1.5m,株距 25cm~35cm,每穴栽(1~2)株茶苗。 双条植大行距 1.7m~1.8m,小行距 40cm,株距 33cm,每穴(1~2)株,选用健壮单株定植。 2 4.5.5 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每 667m 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2000kg~3000kg 或 饼肥 400kg,磷钾肥 150kg,底肥深度 40cm 以下,种植茶苗根茎离土表 3cm 左右,根系离底肥 10cm 以 上。 4.5.6 茶苗定植后根系部位踩紧压实,浇足定根水,并进行打顶。 4.5.7 茶苗定植时间以 2 月下旬~3 月上旬为宜。 5 茶园土壤管理和施肥 2 DB4206/T 14—2019 5.1 土壤管理 5.1.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 3 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 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5.1.2 新建茶园种植行间宜采用地面覆盖或地膜覆盖等措施提高茶苗成活率。铺草厚度 10cm 以上,每 2 667m 铺 1500kg~2000kg 干草,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覆盖材料如作物秸秆等应 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地膜应可降解或完全回收。 5.1.3 采用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 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5.2 施肥 5.2.1 肥料种类 5.2.1.1 有机肥,指无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商品有机肥料。 5.2.1.2 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料在 确认茶树有潜在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符合 NY/T 227 的规定。 5.2.1.3 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见附录 A。 5.2.2 施肥方法 5.2.2.1 当茶树表现明显缺素症状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
DB4206-T 14-2019 襄阳高香茶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襄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3:44:0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