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55855.2 (22)申请日 2022.09.22 (71)申请人 海迈医疗科技 (苏州) 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 华云路1号东坊产业园C区8号楼5楼 (72)发明人 邱雪峰 郭莹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专利代理师 沈雄 (51)Int.Cl. C12M 3/00(2006.01) C12M 1/38(2006.01) C12M 1/36(2006.01) C12M 1/34(2006.01) C12M 1/28(2006.01)C12M 1/04(2006.01) C12M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无菌培养袋及其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菌培养袋及其使用方 法, 所述无菌培养袋包括: 袋体, 具有培养空间, 袋体上设有用于输入第一流体的第一接头和用 于输出第一流体的第二接头; 衔接管, 位于培养 空间内, 用于连通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 在第一 流体通过衔接管的过程中, 衔接管的管壁能够产 生搏动; 可降解支架, 位于培养空间内, 且套设于 衔接管的外周, 用于细胞种植、 粘附、 生长; 密封 连接结构, 位于培养空间内, 密封连接结构设于 第一接头、 第二接头与衔接管的连接处, 以使第 一接头与衔接管的第一端、 第二接头与衔接管的 第二端之间形成密封连接; 其中, 袋体上还设有 至少一流入端口和至少一 流出端口。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0页 CN 115232750 A 2022.10.25 CN 115232750 A 1.一种无菌 培养袋,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袋体 (100) , 具有培养空间, 所述袋体 (100) 上设有用于输入第一流体的第一接头 (110) 和用于输出第一 流体的第二接 头 (120) ; 衔接管 (200) , 位于所述培养空间内, 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接头 (110) 与所述第二接头 (120) ; 可降解支架 (300) , 位于所述培养空间内, 且套设于所述衔接管 (200) 的外周, 用于细胞 种植、 粘附、 生长; 密封连接结构 (400) , 位于所述培养空间内, 所述密封连接结构 (400) 设于所述第一接 头 (110) 、 所述第二接头 (120) 与所述衔接管 (200) 的连接处, 以使所述第一接头 (110) 与所 述衔接管 (200) 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接头 (120) 与所述衔接管 (200) 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密封 连接; 其中, 所述袋 体 (100) 上还设有至少一 流入端口 (6 00) 和至少一 流出端口 (70 0)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 培养袋,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密封连接结构 (400) 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头 (110) 螺纹连接的第一活动件 (410) 和第 二活动件 (420) , 所述第一活动件 (410) 和所述第二活动件 (420) 均呈环状, 在所述第一接头 (110) 的轴向方向上, 所述第一活动件 (410) 与所述第二活动件 (420) 相抵靠, 且 所述第一活 动件 (410) 较所述第二活动件 (420) 更靠 近所述第一接 头 (110) 分布; 所述第一接头 (110) 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第一外螺纹 (111) 和第二外螺纹 (112) , 所述第 一外螺纹 (111) 与所述第一活动件 (410) 配合, 所述第二外螺纹 (112) 与所述第二活动件 (420) 配合, 所述第一外螺纹 (111) 与所述第二外螺纹 (112) 相邻分布, 且所述第一外螺纹 (111) 与所述第二外 螺纹 (112) 的旋向相反; 在所述第一接头 (110) 的轴向方向上, 所述第二活动件 (420) 的内圈包括内螺纹区 (421) 和光孔区 (422) , 所述内螺纹区 (421) 较所述光孔区 (422) 更靠近所述第一接头 (110) 分布, 所述第一接头 (110) 与所述衔接管 (200) 的第一端之间的接缝位于所述内螺纹区 (421) 与所述 光孔区 (422) 的交界处; 所述内螺纹区 (421) 与所述第二外螺纹 (112) 配合, 所述光孔区 (422) 与所述衔接管 (200) 的第一端的外壁抵 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菌 培养袋,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动件 (410) 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活动件 (420) 开口的收容槽, 所述第二活动 件 (420) 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所述第一活动件 (410) 包括侧板 (411) 和设于所述侧板 (411) 上且沿所述第一接头 (110) 的周向方向分布的环形壁 (412) , 所述侧板 (411) 与所述环形壁 (412) 围设形成所述收 容槽, 其中, 所述侧板 (411) 上开设有螺纹孔 (413) , 所述第一活动件 (410) 通过所述螺纹孔 (413) 与所述第一外 螺纹 (111) 连接; 所述环形壁 (412) 的内圈与所述第二活动件 (420) 的外周壁抵 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菌 培养袋,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环形壁 (412) 的内圈为一圆锥面, 在沿所述衔接管 (200) 至所述第一接头 (110) 的 方向上, 所述环形壁 (412) 的内径呈 逐渐减小的态 势; 所述第二活动件 (420) 包括与所述收容槽配合的圆锥部 (423) 和设于所述圆锥部 (423)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5232750 A 2上且位于所述收容槽外侧的握持部 (42 4) , 所述第二活动件 (420) 上还设有沿所述第一接头 (110) 的轴向贯穿所述圆锥部 (423) 和所述握持部 (424) 的贯穿孔 (425) , 所述贯穿孔 (425) 的孔壁为所述第二活动件 (420) 的内圈。 5.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无菌 培养袋,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握持部 (424) 抵接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口处, 且与所述收容槽的槽口之间形成密封 连接; 其中, 所述握持部 (424) 与所述收容槽的槽口相抵 接的端面上设有密封件 (5 00) 。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菌 培养袋,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 (110) 与所述衔接管 (200) 的第一端之间 的接缝位于所述收容槽内, 所述 接缝距所述收容槽的槽底的距离为L1, 所述接缝距所述收容槽的槽口的距离为L2, 其中, L1: L2的取值范围为0.2 ~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 培养袋,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衔接管 (200) 的第一端处设有沿所述衔接管 (200) 的轴向延伸的接插部 (210) , 所 述接插部 (210) 能够插设于所述第一接 头 (110) 内; 所述接插部 (210) 的外径小于所述衔接管 (200) 的外径, 所述接插部 (210) 与所述衔接 管 (200) 的第一端之间形成有一台阶状限位部, 所述第一接头 (110) 的一端部抵接于所述台 阶状限位部处。 8.如权利要求7 所述的无菌 培养袋,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接插部 (210) 的外壁上设有沿所述衔接管 (200) 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密封凸部 (220) , 所述密封凸部 (2 20) 与所述第一接 头 (110) 的内壁抵 接; 在沿所述衔接管 (200) 的第一端至所述接插部 (210) 的方向上, 所述密封凸部 (220) 的 外周面依次包括第一导向面 (221) 、 抵接面 (222) 和第二导向面 (223) , 其中, 所述抵接面 (222) 与所述第一接头 (110) 的内壁抵接, 且连接所述第一导向面 (221) 与所述第二导向面 (223) ; 在沿所述衔接管 (200) 的第一端至所述接插部 (210) 的方向上, 所述第一导向面 (221) 的外径呈逐渐增大的态势, 所述抵接面 (222) 的外径保持不变, 所述第二导 向面 (223) 的外 径呈逐渐减小的态 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 培养袋,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衔接管 (200) 的外壁与所述可降解支架 (300) 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间隙的取 值范围为0~5 c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 培养袋,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衔接管 (20 0) 的材料为硅胶; 或者, 所述衔接管 (20 0) 的材料为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 或者, 所述衔接管 (20 0) 的材料为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 或者, 所述衔接管 (20 0) 的材料为特氟龙; 或者, 所述衔接管 (20 0) 的材料为聚氯乙烯; 或者, 所述衔接管 (20 0) 的材料为尼龙。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 培养袋,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 (110) 外接有用于使得第一流体进入所述衔接管 (200) 内的搏动泵, 所述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115232750 A 3

PDF文档 专利 无菌培养袋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无菌培养袋及其使用方法 第 1 页 专利 无菌培养袋及其使用方法 第 2 页 专利 无菌培养袋及其使用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20:1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