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980294.5
(22)申请日 2022.07.28
(73)专利权人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 6号D
区2号楼
(72)发明人 郅蒙蒙 朱健龙 孙铎 常同举
樊丰涛 党卫星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金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612
专利代理师 尤樟华
(51)Int.Cl.
C02F 9/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 理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
理装置, 该预处理装置包括物 化处理单元和嵌套
在所述物 化处理单元内的高级氧化处理单元, 所
述物化处理单元与所述高级氧化处理单元之间
的区域为外环, 所述高级 氧化处理单元内的区域
分为中环和内环; 所述外环包括混合区和沉淀
区, 所述混合区的前端配置有进水结构, 所述混
合区与所述沉淀区通过隔墙阻断, 所述沉淀区的
末端区域设置有第一过流结构, 以使得所述沉淀
区的工业废水进入所述高级 氧化处理单元; 所述
高级氧化处理单元内布置有强氧化剂加药点, 中
环的工业废水通过两个以上的第二过流结构进
入内环, 以增强工业废水与强氧化剂的混合效
果, 所述高级氧化处理单元的内环布置有排水结
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17996941 U
2022.12.09
CN 217996941 U
1.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预处理装置包括物化处理单元和
嵌套在所述物化处理单元内的高级氧化处理单元, 所述物化处理单元与所述高级氧化处理
单元之间的区域 为外环, 所述高级氧化处 理单元内的区域分为中环和内环;
所述外环包括混合区和沉淀区, 所述混合区的前端配置有进水结构, 所述混合区与所
述沉淀区通过隔墙阻断, 所述沉淀区的末端区域设置有第一过流结构, 以使得所述沉淀区
的工业废水进入所述高级氧化处 理单元;
所述高级氧化处理单元内布置有强氧化剂加药点, 中环的工业废水通过两个以上的第
二过流结构进入内环, 以增强工业废水与强氧化剂的混合效果, 所述高级氧化处理单元 的
内环布置有排水 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预处理装置为同
心环道式的三圈环 道构造, 所述物化处 理单元和高级氧化处 理单元共墙设置;
外环为外圈墙体和中圈墙体之间围成的环形区域, 中环为中圈墙体和内圈墙体之间围
成的环形区域, 内环为内圈墙 体内的圆形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过流结构
在内圈墙 体上等间距 布置有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 区内定向
布置有机 械搅拌设备;
所述混合区与加药装置连接, 以投放絮凝剂和混凝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 理装置,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混合 区的末端与 所述沉淀区的前端通过第 一隔墙隔开, 所述第 一隔墙的高度或顶
部结构设计为使得工业废水能上部过流;
所述沉淀区的末端与 所述混合 区的前端通过第 二隔墙隔开, 所述第 二隔墙的底部设计
有污泥回流洞口, 使得 所述沉淀区底部的部分污泥回流至所述混合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过流结构
为调节堰, 其闸口或堰门位置布置有滤布, 以防止所述沉淀区的絮体进入所述高级氧化处
理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氧化剂加药
点包括布置于所述调节堰位置的第一强氧化剂加药点和布置于内环中心部位的第二强氧
化剂加药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区分为上
层澄清区和下层污泥沉积区, 所述下层污泥沉积区与剩余污泥系统连接 。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化处理单元
和所述高级氧化处理单元 的顶部为敞口结构, 通过活动拼装盖板封盖, 所述高级氧化处理
单元在的内环和中环的顶部布置有检修 孔和/或观察 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环直径为
2m~2.5m, 所述中环的宽度为1m~1.5m, 所述外环的宽度为1.5m~2m, 该装置高度为5m~
7m。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996941 U
2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理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污水处 理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 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工业废水中有较多难生物降解的物质, 可生化性较差, 工业废水对微生物细菌活
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使其难以有效的进 行生物脱氮。 现有的生化系统的抗冲击负荷 小, 若
直接采用传统的生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其进水水质和水量波动大, 直接进入生化系统内
极易破坏生化系统, 大大降低了生化系统的处理效果,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
需氧量)等指标已无法满足出水要求。 因此, 需要在工业废水进入生化池前端增加预 处理系
统, 提高工业废水的可生 化性。
[0003]现有的预处理系统多为混凝土方池结构, 不仅占地面积大, 药剂混合效果差, 同时
药剂投加使用量过高, 搅拌机等机械 混合设备较多, 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和设备成本, 处理
效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以消除或改
善现有技 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如下:
[0006]该预处理装置包括物化处理单元和嵌套在所述物化处理单元内的高级氧化处理
单元, 所述物化处理单元与所述高级氧化处理单元之间的区域为外环, 所述高级氧化处理
单元内的区域分为中环和内环; 所述外环包括混合区和沉淀区, 所述混合区的前端配置有
进水结构, 所述混合区与所述沉淀区通过隔墙阻断, 所述沉淀区的末端区域设置有第一过
流结构, 以使得所述沉淀区的工业废水进入所述高级氧化处理单元; 所述高级氧化处理单
元内布置有强氧化剂加药点, 中环的工业废水通过两个以上 的第二过流结构进入内环, 以
增强工业废水与强氧化剂的混合效果, 所述高级氧化处 理单元的内环 布置有排水 结构。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 该预处理装置为 同心环道式的三圈环道构造, 所述物化处理单
元和高级氧化处理单元共墙设置; 外环为外圈墙体和中圈墙体之间围成的环形区域, 中环
为中圈墙 体和内圈墙 体之间围成的环形区域, 内环为内圈墙 体内的圆形区域。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过流结构在内圈墙 体上等间距 布置有三个。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混合区内定向布置有机械搅拌设备; 所述混合区与加药装
置连接, 以投放絮凝剂和混凝剂。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混合区的末端与所述沉淀区的前端通过第一隔墙隔开, 所
述第一隔墙的高度或顶部结构设计为使得工业废水能上部过流; 所述沉淀区的末端与所述
混合区的前端通过第二隔墙隔开, 所述第二隔墙的底部设计有污泥回流洞口, 使得所述沉
淀区底部的部分污泥回流至所述混合区。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过流结构为调节堰, 其闸口或堰门位置布置有滤布, 以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7996941 U
3
专利 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00: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