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2022428.9 (22)申请日 2022.07.29 (73)专利权人 湖北鸿晟诚建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441002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 323号规划设计院2幢1单 元4层 (72)发明人 涂杰 陈安东 谭亮  (51)Int.Cl. E04D 13/04(2006.01) E04D 13/064(2006.01) E04D 13/08(2006.01) E03B 3/02(2006.01) E03B 11/00(2006.01) C02F 9/04(2006.01) C02F 1/5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BIM的建 筑排水装置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涉及建筑排水工程的领域, 其包括建筑主体、 设 于所述建筑主体顶部的排水天沟、 连接于所述排 水天沟两端的雨水管, 所述雨水管的落水口处连 接有集水箱, 所述集水箱靠近底部的一侧连接有 抽水泵, 所述抽水泵与所述建筑主体 之间连接有 输水管, 所述集水箱内设有用于净化雨水的净化 组件。 本申请具有充分收集雨水, 并将雨水经过 净化处理后重新用于建筑用水中, 有效节约资 源, 提高环保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7871444 U 2022.11.22 CN 217871444 U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建筑主体 (1) 、 设于所述建筑主体 (1) 顶部的排水天沟 (10) 、 连接于所述排水天沟 (10) 两端的雨水管 (11) , 所述雨水管 (11) 的 落水口处连接有集水箱 (2) , 所述集水箱 (2) 靠近底部的一侧连接有抽水泵 (3) , 所述抽水泵 (3) 与所述建筑主体 (1) 之间连接有输水管 (30) , 所述集水箱 (2) 内设有用于净化雨水的净 化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化组件包 括净化件和过滤件, 所述净化件包括絮凝储罐 (4) 和排放管 (40) , 所述絮凝储罐 (4) 设于所 述集水箱 (2) 顶部, 所述排放管 (40) 一端与所述絮凝储罐 (4) 连接, 另一端伸入所述集水箱 (2) 内, 所述过 滤件设于所述 集水箱 (2) 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件包括 过滤网 (5) 和用于清理所述过滤网 (5) 的清理件, 所述过滤网 (5) 设于所述集水箱 (2) 内并靠 近所述集水箱 (2) 底部, 所述清理件连接 于所述过 滤网 (5) 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理件包括 推污板 (6) 以及挡 板 (7) , 所述集水箱 (2) 侧壁靠近所述过滤网 (5) 开设有落料口 (60) , 所述 挡板 (7) 转动连接于所述落料口 (60) 处, 所述集水箱 (2) 上设有用于锁紧所述挡板 (7) 的锁 紧件, 所述推污板 (6) 滑动连接于所述过滤网 (5) 上, 且 所述集水箱 (2) 与所述落料口 (60) 相 对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推污 板 (6) 滑动的驱动件 (61) 。 5.根据权利 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网 (5) 设 置为双层过滤网, 所述双 层过滤网之间填充 有活性炭 (5 0) 。 6.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箱 (2) 顶 部转动连接有转轴 (9) , 所述转轴 (9) 竖直伸入所述集水箱 (2) 内, 所述集水箱 (2) 顶部设有 用于驱动所述转轴 (9) 转动的动力件 (90) , 所述转轴 (9) 上连接有连接杆 (91) , 所述连接杆 (91) 远离所述转轴 (9) 的一端 连接有清理刷 (92) , 所述清理刷 (92) 与所述集水箱 (2) 的内壁 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件包括 转杆 (8) , 所述转杆 (8) 一端与所述集水箱 (2) 转动连接, 另一端设置为活动端, 所述转杆 (8) 的活动端与所述挡板 (7) 相抵 接。 8.根据权利 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 (7) 的周 侧连接有密封 垫 (7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871444 U 2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排水工程领域, 尤其是 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 建造、 管理的数据化工具, 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 信息化模 型整合, 在项目策划、 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 行共享和传递, 使工程技 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 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 运营单位在 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 在提高生产效率、 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 [0003]目前, 建筑排水系统按照污废水性质可分为粪便污水排水系统、 生活废水排水系 统、 生活污水排水系统、 生产污水排水系统、 生产废水排水系统以及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其 中建筑中的污水和废水可以何用一套排水管道系统排出, 屋面雨水宜设置独立排水系统, 迅速及时将雨水排至室外雨水 管渠或地 面。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 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 雨水属于可回收利用资源, 将雨水收集后进行过滤、 净化可以用于 建筑用水, 较为节能环保, 但目前直接将雨水排出没 有充分利用起 来, 比较浪费资源, 对此需进一 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改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直接将雨水排出, 较为浪费资源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采用如下的技 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包括建筑主体、 设于所述建筑主体顶部的排水天 沟、 连接于所述排水天沟两端的雨水管, 所述雨水管的落水口处连接有集水箱, 所述集水箱 靠近底部的一侧连接有抽水泵, 所述抽水泵与所述建筑主体之间连接有输水管, 所述集水 箱内设有用于净化 雨水的净化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建筑屋面的雨水通过排水天沟汇流, 然后将雨水排流至 雨水管内排出建筑主体, 排出的雨水再通过集水箱可以收集, 且雨水收集至集水箱内后, 最 后通过净化组件过滤、 净化处理后可以通过抽水泵将净化完较为干净 的水抽出, 并通过输 水管输送至建筑主体内重复利用, 有效节约资源, 节能环保。 [0009]可选的, 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净化件和过滤件, 所述净化件包括絮凝储罐和排放管, 所述絮凝储罐设于所述集水箱顶部, 所述排放管一端与所述絮凝储罐连接, 另一端伸入所 述集水箱内, 所述过 滤件设于所述 集水箱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絮凝罐可以存储絮凝剂, 然后再通过排放管向集水 箱内添加絮凝剂, 使得絮凝剂于雨水混合反应, 从而可以有效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处 理, 使悬浮在雨水中的杂质可以凝结成絮体, 从而将的雨水排放出来循环使用时, 可以转变 为较为干净的水, 有效提高雨水利用率, 增 加适用性。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871444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00:3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