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0829776.4 (22)申请日 2022.04.11 (73)专利权人 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南 山矿业 有限公司 地址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 山区向山 镇南山大道 专利权人 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曹蕾 贺笑 陈红权 于士峰  尹力 李敬鹏 朱龙龙 谢建德  (74)专利代理 机构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341 11 专利代理师 刘晶晶 (51)Int.Cl. F42D 5/00(2006.01) F42D 3/04(2006.01)F42D 1/10(2006.01) B01D 47/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露天矿 减振降尘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 构, 包括若干炮孔和降尘孔; 炮孔由下而上分别 设为孔底支撑间隔段、 下部炸药填充段、 孔间支 撑间隔段、 孔间炸药填充段和岩粉填充段, 孔底 支撑间隔段和孔间支撑间隔段分别设有若干支 撑架, 岩粉填充段填充有岩粉, 下部炸药填充段 和孔间炸 药填充段分别填充有炸药; 降尘孔底部 填充有炸 药形成降尘孔炸药段, 降尘孔炸药段上 方灌有降尘液形成降尘液段; 下部炸药填充段、 孔间炸药填充段和降尘孔炸药段的顶部均分别 设有连接有导爆索的起爆药包, 各导爆索延伸至 炮孔或降尘孔外并分别连有 连接器, 各连接器 之 间通过导爆索相连形成炮区网络, 炮区网络上连 有起爆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在露天矿深孔爆 破 时起到减 振降尘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CN 216954243 U 2022.07.12 CN 216954243 U 1.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若干炮孔(11)和间隔设置在炮孔(11) 周围且深度小于炮孔(11)深度的若干降尘孔(12); 所述炮孔(11)由下而上分别设置为孔底 支撑间隔段(1)、 下部炸药填充 段(3)、 孔间支撑间隔段(5)、 孔间炸药填充段(6)和岩粉填充 段(7), 所述孔底支撑间隔段(1)和孔间支撑间隔段(5)分别设置有若干支撑架(2), 所述岩 粉填充段(7)通过填充岩粉形成, 所述下部炸药填充段(3)和孔间炸药填充段(6)分别通过 填充炸药形成; 所述降尘孔(12)底部填充有炸药形成降尘孔炸药段(13), 降尘孔炸药段 (13)上方灌有降尘液形成降尘液段(14); 所述下部炸药填充段(3)、 孔间炸药填充段(6)和 降尘孔炸药段(13)的顶部均分别设置有起爆药包(4), 各起爆药包(4)上分别连接有导爆索 (8), 各导爆索(8)延伸至炮孔(11)或降尘孔(12)外并分别连接有连接器(9), 各连接器(9) 之间通过导爆索(8)相连接形成炮区网络(15), 炮区网络(15)上 连接有起爆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炮孔(11)和降尘 孔(12)均以若干个为一排, 各排炮孔(11)与各排降尘孔(12)相互平行, 每相邻两排炮孔 (11)之间设置一 排降尘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其特征在于: 最外侧一排炮孔(11) 内各起爆药包(4)上导爆索(8)连接的连接器(9)通过导爆索(8)相连接, 分别以该排炮孔 (11)中的若干炮孔(11)内起爆药包(4)上导爆索(8)连接的连接器(9)为起点, 分别与其相 邻一排降尘孔(12)中相邻的一个降尘孔(12)内起爆药包(4)上导爆索(8)连接的连接器(9) 相连接, 按此连接方式, 各已连接的连接器(9)分别依次与相邻下一排炮孔(11)或降尘孔 (12)中相邻的一个炮孔(11)或降尘孔(12)内起爆药包(4)上导爆索(8)已连接的连接器(9) 相连接, 形成所述炮区网络(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排炮孔(11)的 排间距为5.5 ‑6m, 每排炮孔(1 1)的相邻炮孔(1 1)间距为8 ‑9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尘孔(12)与炮 孔(11)设置比例为1:1 ‑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降尘孔(12) 与其相邻的炮孔(1 1)间距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2)包括 两个间隔设置有支撑圆盘(21), 所述支撑圆盘(21)为木质圆盘, 两个支撑圆盘(21)内侧中 心位置通过支撑杆(2 2)连接固定, 所述支撑杆(2 2)由方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炸药填充段 (3)和孔间炸药填充段(6)的炸药为多孔粒状铵油炸药或乳化炸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炮孔(11)的深度 为14.5‑15m, 直径为250 ‑310mm; 所述岩粉填充段(7)高度为6 ‑7m, 所述下部炸药填充段(3) 和孔间炸药填充段(6)的高度分别为5.5 ‑6m和1‑1.5m; 所述降尘孔(12)的深度为6 ‑7m, 孔径 为250‑310mm; 所述支撑圆盘(21)的直径为10 0mm, 所述支撑杆(2 2)的长度为1 ‑1.5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尘液包括水 和环保抑尘剂。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954243 U 2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露天矿爆破减振及粉尘控制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 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 大型露天矿山多采用深孔爆破, 爆破效果的优劣对后续工艺流程及采选成 本的影响至 关重要。 目前大多 数露天矿山存在产生大块多、 爆堆块度分布不合理, 爆破过程 中粉尘大等难题, 导致矿山生产成本较高, 同时爆破振动过大也会影响附属设备、 建筑及对 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 爆破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一方面污染工作场所, 产生一系列的环 境 污染问题, 尤其是爆破时大量产生的粒径小于5 μm的呼吸性粉尘, 其分散度高、 粒径小、 比表 面积大、 吸附能力强、 不易沉降, 在作业岗位环境气流的扰动下, 长期悬浮于空气环境中; 另 一方面, 粉尘还会对生产作业人员造成安全与健康问题, 由于粉尘大多含有游离二氧化硅, 爆破和铲装运过程中产尘浓度大且呼吸性粉尘所占比例很大, 作业人员长时间处于这种生 产环境中, 大部分粉尘可以直接通过 人体呼吸道进入肺部, 可能引发尘肺病。 [0003]一般认为, 岩石的破碎是由冲击波和爆炸气体膨胀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炸药在 岩体中爆炸时所释放出 的能量, 通过爆炸应力波和爆轰气体膨胀压力的方式传递给岩石, 使岩石产生破碎。 但是, 真正用于破碎岩石的能量只占炸药释放能量的极小部分, 大部 分能 量都消耗在作无用功上, 能量利用率一般不超过20%。 不考虑爆 炸时炸药的热化学损失, 炸 药爆炸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克服岩体中的凝聚力使岩 体粉碎和破裂、 克服岩 体中的凝聚力 和摩擦力使爆破范围内的岩石从母岩 体中分离出来、 将破碎岩块推移和抛掷及形成爆破地 震波、 空气冲击波、 噪声和爆破飞石。 在工程爆破中, 造成岩石的过度粉碎, 产生强烈的抛 掷, 形成强大爆破地震波、 空气冲击波、 噪声和爆破飞石均属无益消耗的爆炸功。 理论和实 践研究表明装药结构的改变可以引起炸药在炮孔方向的能量分布, 从而影响爆 炸能量的有 效利用率。 另外, 露天深孔岩石爆破粉尘的运动分为起跳和扩散阶段。 爆破产尘主要集中在 起跳阶段, 此阶段为爆破产尘的源头, 特点是:粉尘分布集中, 主要位于爆破冲击波影响范 围区域, 即炮孔孔内及孔口附近; 粉尘浓度小, 爆破产生的冲击波使粉尘颗粒有向上运动趋 势, 但炮孔内部粉尘还未充分释放出来, 因而, 该时段为最佳控尘时间; 扩散阶段的特点是: 炮孔孔内及孔口附近的粉尘在冲击波的作用下飞离地面, 较大粒径的粉尘在重力作用下下 沉, 而微小粒径的气溶胶态粉尘, 长期悬浮于空气环境中, 产生持续 性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通过在炮孔内分段装药, 分段爆破, 降低了炸药使用量及最大段药量, 进而降低了爆破振 动, 改善爆破效果, 爆破后没有底 根, 降低爆破成本, 同时, 通过降尘孔的设置在 源头抑尘和 爆后降尘两部分控制爆破环节中绝大多数粉尘, 从爆破起跳阶段短时间内将粉尘控制住, 避免大量粉尘向爆区上部和四周扩散, 扩大影响范围, 再通过爆破降尘液段产生水雾, 水雾说 明 书 1/7 页 3 CN 216954243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第 1 页 专利 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第 2 页 专利 一种露天矿减振降尘结构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1:53:3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