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89883.6
(22)申请日 2022.09.28
(71)申请人 江苏科技大学
地址 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梦溪路2
号
(72)发明人 刘仁伟 费健雄 谭舒铭 黄家煜
郑思洁 蔡金延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04
专利代理师 苏良
(51)Int.Cl.
B63B 1/24(2020.01)
B63B 49/00(2006.01)
G06V 10/26(2022.01)
G06V 10/82(2022.01)G06V 10/44(2022.01)
G06V 10/776(2022.01)
G06V 10/40(202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海冰影像采集装置及海 冰识别方法
(57)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海冰影像采集装置
及海冰识别方法, 装置包括浮升一体结构, 该浮
升一体结构包括升力翼及设于升力翼两端的气
囊, 气囊中填充低密度气体, 以提供浮力; 浮升一
体结构由船体通过牵引绳拖拽放飞; 升力翼上搭
载影像获取设备, 用以采集海冰影像。 识别时, 首
先收集海冰影像并构建数据集; 然后构建YOLA CT
神经网络, 通过数据集进行训练并进行置信度验
证, 直至置信度大于预设阀值, 得到训练好的海
冰影像实例分割网络模型; 最后将海冰影像采集
装置采集的海冰影像输入海冰影像实例分割网
络模型, 得到海冰掩膜, 对海冰掩膜进行边缘检
测, 得到海冰影像特征。 本发明能够稳定实时采
集清晰的海冰影像, 并精确识别海冰影像中的海
冰。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115520317 A
2022.12.27
CN 115520317 A
1.一种海冰影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浮升一体结构, 所述浮升一体结构包括升
力翼(2), 升力翼(2)两端设有气囊(1), 气囊(1)中填充低密度气体, 以提供浮力; 所述浮升
一体结构由船体通过牵引绳拖拽放飞; 升力翼(2)上搭载影像获取设备, 用以采集海冰影
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气囊(1)上设置横向贯穿的第一通孔(1 ‑
2), 升力翼(2)上穿设有支撑杆(4), 支撑杆(4)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气囊(1)上的第一通孔(1 ‑
2), 支撑杆(4)端部安装固定帽(5)。
3.根据权利 要求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升力翼(2)和两个气囊(1)通过多根支撑杆
(4)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 或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气囊(1)侧面设有插槽(1 ‑1), 用以插接
升力翼(2)。
5.根据权利 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气囊(1)内设有悬挂系统(3), 悬挂系统
(3)包括上层悬挂带(3 ‑1)、 下层悬挂带(3 ‑2)和连接环(3 ‑4), 悬挂带连接于气囊(1)内壁
面, 连接环(3 ‑4)连接于第一通孔(1 ‑2)气囊内腔一侧; 连接环(3 ‑4)与上、 下层悬挂带通过
呈辐射状的多根吊线(3 ‑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升力翼(2)采用低速高升阻比翼型, 所述影
像获取设备设于升力翼(2)内部, 升力翼(2)底部蒙皮开孔, 开孔处安装透明薄片以便采集
海冰影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升力翼(2)的翼肋(2 ‑1)上开设有减重
孔(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特 征在于, 所述低密度气体采用氦气。
9.一种海冰识别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收集海冰影像并构建数据集; 构建YOLACT神
经网络, 通过所述数据集进行训练并进 行置信度验证, 直至置信度大于预设阀值, 得到训练
好的海冰影像实例分割网络模型; 将权利要求 1至8中任一项 所述海冰影像采集装置采集的
海冰影像输入所述海冰影像实例分割网络模型, 得到海冰掩膜, 对海冰掩膜进 行边缘检测,
边缘检测结果即海 冰影像特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集是由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
所述海冰影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海冰影像构建, 构建时通过旋转、 影像局部放大及高斯模糊
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 数据增强处 理。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520317 A
2一种海冰影像采集装 置及海冰识别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极地船舶航行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海冰影像采集装置及海冰识别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实时采集海冰影像, 识别出海冰并构建数值化冰场, 能够为极地船舶智能航行的
实现提供支撑 。
[0003]就海冰影像采集而 言, 一种方案是将影像获取设备, 例如 摄像机, 安装在桅杆或罗
经甲板上, 另一种 方案是将影像获取设备安装在舰载旋翼机上; 前者高度较低、 视野狭窄,
且易受风 浪等自然因素影响, 导致采集的海冰影像在后续海冰识别时 目标与背景难以清楚
区分, 造成海冰识别精确度降低; 后者虽然可以扩大视野, 影像采集的稳定性也较高, 但存
在能耗高、 续 航时间短的问题。
[0004]另一方面, 构建数值化冰场, 快速准确地识别海冰特征参数是关键。 目前, 识别海
冰特征参数是将海冰影像由灰度影像转换为二值影像, 根据设定的阀值将二值影像划分为
对象区域和背景区域, 从而识别出海冰; 存在的问题在于, 该方法只能分辨出海冰和海水,
当海冰影像中出现船舶、 小岛等目标时, 难以将海冰从多类型目标中识别出来, 识别精度较
低。
发明内容
[0005]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出一种续航持久, 能够长时浮空的海冰影像采
集装置, 以实现稳定地实时采集清晰海冰影像; 本发明的第二 目的是提出一种识别精度高
的海冰识别方法, 以便构建更为精确的数值 化冰场。
[0006]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冰影像采集装置, 包括浮升一体结构, 所
述浮升一体结构包括升力翼, 升力翼两端设有气囊, 气囊中填充低密度气体, 以提供浮力;
所述浮升一体结构由船体通过牵引绳拖拽放飞; 升力翼上搭载影像获取设备, 用以采集海
冰影像。
[0007]本发明采用浮升一体方案 的原因在于, 若只采用浮空气囊方案, 则整体上受海风
影响较大, 会出现上下浮动的情况; 若只采用升力翼方案, 则 在海平面放 飞时将无法利用高
空风速带来的优势, 在相对风速较小的情况 下更是起飞困难。
[0008]浮升一体方案结合了两种方案的优势, 弥补了两种方案的不足, 升力翼(升力)和
气囊(浮力)相互配合, 使得浮升一体结构具有更高的抗风能力和更好的低速飞行能力, 飞
行稳定性更好; 此外, 采用双侧气囊, 相比单气囊, 可以将气囊迎风面积设计的更小, 从而受
到的空气阻力更小, 浮升一体结构受海风影响更小, 更加稳定; 从而有利于更加稳定地 实时
采集清晰的海 冰影像。
[0009]浮升一体结构由船舶拖曳长时间近地浮空, 几乎无需能量供应, 续航持久, 实现
“零”排放, 有利于实现海 冰影像的长时间持续采集。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15520317 A
3
专利 一种海冰影像采集装置及海冰识别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24 00:59:4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