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CS C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5657—2021 代替GB/T15657—1995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s of diseases and patter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10-11发布 2021-10-1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5657—2021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4编制原则 5 分类与代码 附录A(规范性) 中医治法名术语与分类代码 151 参考文献· 201 GB/T 1565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与GB/T15657一1995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将原内科病、外科病、妇科病、儿科病、眼科病、耳鼻喉科病、骨伤科病的临床科别分类,更改为 外感病类术语、寄生虫病类术语、中毒与意外伤害病类术语、脏腑病及相关病类术语、情志病类 术语、气血津液病类术语、头身形体病类术语、皮肤黏膜病类术语、生殖病类术语、小儿相关病 类术语、眼病类术语、耳病类术语、鼻病类术语、咽喉病类术语、口齿病类术语、瘤癌病类术语、 临时诊断用术语等17个大类; 删除了原疾病部分的“外感高热病”,将“闭病”移人证候部分; 一将原病因证候、阴阳气血津液痰证候、脏腑经络证候、六经证候、卫气营血证候、其他证候6个 大类,更改为八纲证候类术语、病因证候类术语、气血阴阳精髓津液证候类术语、脏腑官窍证候 类术语、经络证候类术语、六经证候类术语、三焦证候类术语、卫气营血证候类术语、其他证候 术语、期度类术语10个大类; 将原病证分类编码所采用的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符混合编码,固定6位字符码长的编 码方式,更改为以“A”代表中医疾病部分,以“B”代表中医证候部分,以“.”表示分类层级,再加 上序号给出病证名代码的编码方式; 一新增741个中医疾病名,共收录1369个中医疾病名(含113个类目词和53个临时诊断用术 增加了附录A“中医治法名术语与分类代码”。 本文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福建中医药大学、辽宁中 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日友好医院、重庆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 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 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华中医药学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世芸、朱邦贤、李德新、周强、朱伟常、李灿东、李照国、朱建平、桑珍、罗颂 平、阁小萍、刁庆春、陈小宁、段俊国、竺丽明、周崇仁、程磐基、包来发、窦丹波、苏励、李明、祖亮华、杨丽 娜、鲍颖洁、董全伟、娄月丽、蒋小贝、郭宇博、苏祥飞。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5年首次发布为GB/T15675—1995;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GB/T15657—2021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医病证的分类与代码。 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 外学术交流等领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本文件。 GB/T16751.1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GB/T16751.2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 GB/T16751.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 3 术语和定义 GB/T16751.1、GB/T16751.2和GB/T1675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医病证diseasesandpattern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对中医疾病名、证候名的概称。 3.2 中医疾病名diseasenam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中医根据其理论和临床实践所形成的对专指疾病本质概括性的表述, 注:中医疾病名术语定义是对某种/类致病因素所引发的专指疾病特征与演变规律的本质概括,规定了疾病的临床 全过程及相应的证候变动,涵盖了其对某专指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临床特征及转归、预后等的规律性的基 本认识。 3.3 中医疾病分类disease class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将中医疾病名术语按照中医理论及疾病类属关系等所确定的分类原则归人类目及系统的方法。 3.4 中医证候名 patternna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中医对疾病过程中人体对“邪正交争”态势及其反应的判断结果,是对疾病阶段性病理改变与特定 患者形神气质特异性反应的即时概括。 注:中医证候名术语定义涵盖了其对某专指证候的病因、病位、病性及其邪正、阴阳、气血态势等的规律性认识,是 依据。 1 GB/T15657—2021 3.5 中医证候分类patternclassif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将中医证候名术语按照中医理论及证候类属关系等所确定的分类原则归人类目及系统的方法。 4编制原则 4.1中医病证分类 4.1.1综述 中医的临床诊断,要求在明确疾病诊断后,需进一步辨析惠者的病机属性(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 等)以确定证候诊断,再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确定其治则、治法或疗法,以指导临床治疗。中医的辨病、辨 证是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件按照中医理论及病证类属关系对疾病名和证候名术语分别予以分类。 4.1.2中医疾病分类原则 本文件遵从中医学术理论本体,满足中医临床诊断需求,参考国际医学术语标准的发展趋势,对中 医疾病名术语进行分类和编制。 4.1.3中医疾病类目 本文件将中医疾病名术语分为外感病类术语、寄生虫病类术语、中毒及意外伤害病类术语、脏腑病 及相关病类术语、情志病类术语、气血津液病类术语、头身形体病类术语、皮肤黏膜病类术语、生殖病类 术语、小儿相关病类术语、眼病类术语、耳病类术语、鼻病类术语、咽喉病类术语、口齿病类术语、瘤癌病 类术语、临时诊断用术语17个大类,根据术语类属关系归入类自及系统 4.1.4中医证候分类原则 本文件遵从中医学术理论本体,满足中医临床诊断需求,参考国际医学术语标准的发展趋势,对中 医证候名术语进行分类和编制。 4.1.5中医证候类目 本文件将中医证候名术语分为八纲证候类术语、病因证候类术语,气血阴阳精髓津液证候类术语、 脏腑官窝证候类术语、经络证候类术语、六经证候类术语、三焦证候类术语、卫气营血证候类术语、其他 证候术语(指无法归人上述各类的证候术语)、期度类术语10个大类,根据术语类属关系归入类自及 系统。5ZiG 4.2编码原则及编码 4.2.1编码原则 本文件依据中医病证名术语的类属关系进行分类和分层次的混合编码结构,将病证名术语按照中 医学术本体及其类目隶属关系形成大类,再分门别类,形成若干类目、子类、细类,直至术语名,以确立每 个病证名术语的的类属关系。 4.2.2术语编码 以“A”代表疾病名术语的标识符,以“B”代表证候名术语的标识符,以“C”代表治法名术语的标识 符(治法名术语分类与代码按照附录A的规定,治法名术语来源于GB/T16751.3),以“.”表示分类层 2 GB/T15657—2021 级,再加序号来给具体的术语条目编码;“”两边的病证名术语是上下层关系;编码未尾带“”的病证名 表示该术语具有类目属性,本文件中具有类目属性的术语一般不宜用于临床诊断 4.3编码结构说明 类目按学术体系分类排列,其下位术语按概念等级关系排列;同级术语按数字顺序排列。 示例1(见图1): “暑脱”的编码是“A01.01.02.03.01”,其中“A"表示它是中医疾病概念属性,4个“”表示它是该疾病术语范畴内疾病 分类四个层级下的疾病名术语,4个分类层级从大到小(即从左至右)依次是:外感病类术语(A01.)、外感时令类病(A01. 示例2(见图2): “余湿未尽证"的编码是“B02.01.01.03.01.02”,其中“B"表示它是中医证候概念属性,5个“"表示它是该证候术语范 畴内证候分类五个层级下的证候名术语,5个分类层级从大到小(即从左至右)依次是:病因证候类术语(B02.)、邪证类 (B02.01.)、正邪相搏证(B02.01.01.)、正虚邪衰证(B02.01.01.03.)、余邪未尽证(B02.01.01.03.01.),它是在“余邪未尽证” 证候分类中序号为02的证候名术语。 01.01.02.03.01 第六层 暑脱 第五层 中暑 第四层 暑病 第三层 外感时令类病 第二层 外感病类术语 第一层 疾病标识符 图1编码结构分层示例——暑脱 02.01.01.03.01.02 第七层 余湿未尽证 第六层 余邪未尽证 第五层 正虚邪衰证 第四层 正邪相搏证 第三层 邪证类 第二层 病因证候类术语 第一层 证候标识符 图 2 编码结构分层示例一 余湿未尽证 5 分类与代码 5.1 中医疾病名标识符、术语类目名称和代码 中医疾病名标识符、术语类目名称和代码见表1。 3 GB/T15657—2021 表 1 中医疾病名标识符、术语类目名称和代码表 中医疾病名标识符 类目代码 术语类目名称 A 10 外感病类术语 02 寄生虫病类术语 03 中毒及意外伤害类术语 04 脏腑病及相关病类术语 05 情志病类术语 06 气血津液病类术语 20 头身形体病类术语 08 皮肤黏膜病类术语 60 生殖病类术语 10 小儿相关病类术语 11 眼病类术语 12 耳病类术语 13 鼻病类术语 14 咽喉病类术语 15 口齿病类术语 16 瘤癌病类术语 17 临时诊断用术语 5.2 中医疾病名术语与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名术语与分类代码见表2。 表 2 中医疾病名术语与分类代码表 术语类目代码 中医疾病名术语与分类 A01. 外感病类术语 外感病 A01.01. 外感时令类病 时令病 A01.01.01 感冒 A01.01.01.01 伤风 A01.01.01.02 时行感冒 时邪感冒 A01.01.02. 暑病 A01.01.02.01 痤夏 4
GB/T 15657-2021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4 13:43:4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