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20 B 39 浙 江 DB3311 省 丽 水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11/T 52―2016 低海拔高温香菇栽培技术规程 2016 - 05 -28 发布 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06 - 28 实施 发 布 DB3311/T 52―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丽水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明亮、应国华、薛振文、李伶俐、吴邦仁、郑巧平、夏建平。 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I DB3311/T 52―2016 低海拔高温香菇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型香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品种、栽培季节、栽培基质及配方、栽培模式、 制棒培养、栽培管理、采收标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低海拔地区的高温香菇覆土栽培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5099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2006 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温香菇 出菇适应气温在 10℃~32℃的香菇品种。 3.2 覆土栽培 出菇期,菌棒大部分处于泥土的覆盖下。 3.3 低海拔地区 海拔在 500m 以下的地域。 3.4 料棒 配制的培养基质装入香菇筒袋而形成的棒状培养料包。 1 DB3311/T 52―2016 4 菌种 4.1 品种选择 选择高温型香菇品种 L9319、武香 1 号等。 4.2 菌种生产 应符合 NY/T 528 的规定。 5 栽培季节 菌棒制作在 1 月~3 月,6 月~7 月排场。 6 栽培基质 6.1 原料 杂木屑、麸皮等原料符合 NY 5099 的规定,石膏粉主要成份为硫酸钙。 6.2 配方 杂木屑 74%~79%,麸皮 20%~25%,石膏粉 1%。 7 栽培工艺流程 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菌棒培养管理→出菇场地处理→排场→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8 菌棒制作 8.1 拌料装袋 按比例称好培养原料,充分翻拌均匀,再边加水边拌料,使培养料与水混合,拌好的培养料含水 量在 55%左右。利用装袋机把培养料装入折径 15cm×55cm 的香菇筒袋中,要求松紧适宜、均匀,扎 好袋口。 8.2 灭菌 把料棒装入常压灭菌灶中,通入蒸汽常压灭菌,前期加大火力,使料棒尽快升温达到 100℃,并保 持 12h 以上,停止加温,自然冷却待用。 8.3 接种 灭菌后的料棒降温后搬入经清洁的培养房或大棚中,排放整齐,上盖洁净薄膜防尘,待棒温下降 到 30℃以下时接种。采用接种箱或开放式接种,接种后套上套袋或用接种口对压等方式封口。 DB3311/T 52―2016 9 菌棒培养管理 接种后的菌棒移入培养场地,培养地要求洁净、干燥、遮光、通风。菌棒培养前期少搬动。 当菌丝生长圈直径约 8cm 时,用细铁丝在菌丝圈内 1cm 处刺 4 个~5 个小孔,孔深 0.5cm 左右。 刺孔后注意通风,防止菌棒发热烧菌。当菌丝走满整个菌棒时,用 3mm~5mm 孔径的铁钉板在菌棒表 面刺孔通气,每棒刺孔 70 个左右,深度 3cm 以上,促进菌丝发育成熟。同时降低菌棒排放密度,上、 下,左、右的菌棒位置互换。培养后期增加散射光线,促进菌丝的成熟转色。 10 出菇场地 10.1 菇棚 栽培场地上要搭建遮阴棚,棚高 2.5m 以上,棚顶用双层阴网或茅草、树枝物等遮阳,遮阴度在 90% 以上。四周用遮阳网、茅草等围严,以降低菇床温度。 10.2 畦床 棚下建畦,畦上用薄膜拉成斜面,使畦面既遮阴、通风又不会被雨淋,畦沟排灌水方便。畦床在 未整畦前,每亩撒生石灰 25kg,再翻土耙平,清除杂草杂物,灌水漫过土面 10d~20d,然后排干水份, 起垄做畦。高约 25cm~30cm,中间稍高,畦间沟宽约 40cm,要求畦背稍凸起。 11 排场与脱袋转色 11.1 排场 菌棒瘤状物占整个袋面三分之二左右,并有部分自然转色,菌棒富有弹性,部分菌棒开始出现菇 蕾,表明菌棒已生理成熟,可以排场。菌棒单层并行排放至畦面上适应 3d~5d。 11.2 脱袋 选阴天的早晨或傍晚脱袋,要边脱袋边覆膜以防菌棒表面失水,影响转色。 11.3 转色 覆膜 2d~3d 后待菌棒表面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揭膜通风促使菌丝倒伏,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喷 水 1 次~2 次,菌棒干湿交替,视菌筒转色情况翻动菌棒,促使菌棒转色均匀。 12 覆土 12.1 覆土材料 选择沙壤土、焦泥灰、山土等为覆土材料,含沙量 40%左右,覆土量按每 1000 棒 8 担~10 担土。 3 DB3311/T 52―2016 覆土材料要先敲碎,过筛后拌入1%的石灰。 12.2 覆土操作 已转色的菌棒整齐排列于畦上,将畦床两边边缘的菌棒横面用加上石灰的泥浆封好。把覆土轻倒 在菌棒上面,用扫帚轻扫泥土填满菌棒之间的空隙,再浇水沉实,菌棒露出土面宽 5cm 左右。 13 出菇管理 13.1 前期管理 覆土完成后要采取温差、湿差方法刺激菇蕾的发生,白天将薄膜直接覆在菌棒上,造成高温、缺 氧的条件,傍晚掀开薄膜,结合喷水降低温度,经过几天的连续刺激,菌棒表面形成菇蕾,撤去薄膜, 增加通气量。剔除不完整,丛生的菇蕾,每袋保留 5 个~8 个。 采完一批菇后,要进行养菌,将沟里水放干 4d~5d,降低菌棒含水量,对菌棒间出现的空隙要进 行补土、喷水,保持菌棒与土接触紧密。养菌完毕后,沟里灌满水,采用喷温度低的水进行催蕾,每 天 4 次~5 次,菇蕾形成后进行常规出菇管理。 13.2 越夏管理 7 月~8 月份,香菇出菇停滞,采用加厚周围遮阳物,中午向外棚喷水、灌跑马水等方式降低菇床 的温度。每天少量喷水 1 次~2 次,维持土壤湿度,保持菌棒表皮湿软。 13.3 后期管理 做好补水保湿,菌棒间空隙及时添加覆土充实,用小铁钉结合拍打催蕾,钉入 0.5cm~1cm 深处, 通过喷水和灌满沟水,补充菌棒含水量,拉大温差、湿差及拍打刺激菇蕾的发生、生长。 14 病虫害防治 14.1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是菌棒感染霉菌,及时挖除,用新土填上,或用石灰、漂白粉覆盖以防蔓延。 14.2 虫害防治 虫害极少发生,主要是蛞蝓、白蚁。做好菇场及四周的环境卫生,用人工捕捉或物理方法诱驱。 不可在出菇期向菇体喷任何药剂。 15 采收 在香菇子实体七、八分熟时采收。高温香菇出菇阶段,气温高,子实体生长快易开伞,要求每天 早、晚采收 2 次,采收时不能把菇柄基部留在菌棒上,以免引起霉菌侵染。 DB3311/T 52―2016 16 标准化栽培模式图 低海拔高温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 A 5 DB3311/T 52―2016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低海拔高温香菇栽培模式图 1

pdf文档 DB3311-T 52─2016 低海拔高温香菇栽培技术规程 丽水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11-T 52─2016 低海拔高温香菇栽培技术规程 丽水市 第 1 页 DB3311-T 52─2016 低海拔高温香菇栽培技术规程 丽水市 第 2 页 DB3311-T 52─2016 低海拔高温香菇栽培技术规程 丽水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3:54:5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