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140.10 X55 DB5108 四 川 省 ( 广 元 市 ) 地 方 标 准 DB 5108/ T32—2022 地理标志产品 七佛贡茶生产技术规程 2022 - 03 - 30 发布 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4 - 30 实施 发 布 DB5108/ T32—2022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 1 4 栽培技术 .......................................................................... 1 5 加工技术 .......................................................................... 6 6 运输、贮存 ........................................................................ 7 7 质量要求 .......................................................................... 8 8 标志 .............................................................................. 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地理标志产品 七佛贡茶保护范围 ................................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七佛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 1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茶园的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 12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茶叶管护农事记录表 ............................................. 15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青川七佛贡茶加工工艺示例 ....................................... 18 I DB5108/ T32—2022 前 言 本文件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8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GB/T17924《地理标 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及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七佛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 公告》2008年第52号公告制定。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广元市经济作物管理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本文件由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远成、李海燕、胡尧、万文娟、马晓林、罗凡、张翔黄藩、李兰英。 II DB5108/ T32—2022 地理标志产品 七佛贡茶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七佛贡茶保护范围、栽培技术、加工技术、运输、贮藏、质量要求、标志 等。 本文件适用于保护范围内七佛贡茶的栽培和加工技术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9630 有机产品 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 GB/T 33915 农产品追溯要求 茶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197 有机茶园生产技术规程 NY 5199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2009〕123 号。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地理标志产品七佛贡茶保护范围限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批准的范围,保护范围符合附录A的规定。 4 栽培技术 4.1 产地与环境条件 4.1.1 产地 在保护范围内,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海拔600 m~1500 m区域(以600 m~900 m为最适区域),可 耕作地层45cm以上,土壤pH4.5~6.5(最适pH4.5~5.5),坡度25°以下,背风,灌溉水源方便,且远 离污染源的区域。 4.1.2 产地环境质量条件 1 DB5108/ T32—2022 茶园应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生产标准为有机茶的茶园应符合NY 5199有机 茶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 4.2 基地规划与建设 4.2.1 新建茶园基地规划 4.2.1.1 园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 态平衡,发挥品种的优良特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管理。 4.2.1.2 根据茶园基地的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场部(茶厂)、种茶区(块)、道路、排灌系统以及 防护林带、遮荫树、绿肥种植区等。 4.2.1.3 在茶园风口设置规范的防风林带,保留周边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 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保留或设置一定面积的林地,兼顾融合发展的需要。 4.2.2 道路和水利系统 4.2.2.1 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主道、支道、耕作便道等道路系统,连接场 部、 茶厂、茶园和场外交通。 4.2.2.2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使之与道路设置相配合,做到能蓄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建立喷灌、滴 灌等节水灌溉系统。 4.2.2.3 茶园四周与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带,隔离带宽度大于 50m;梯地茶 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不低于 30 cm 深的横沟,以利于排水。 3 4.2.2.4 在茶园内合理配置蓄水池,有条件的地方配置容量 10 m 以上的塑料储水桶,建地头积肥坑。 4.2.3 茶园开垦 4.2.3.1 坡度 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全园深翻 40 cm 以上;坡度在 15°以上的地块,有条件时 可以建成等高梯级园地,梯面宽度大于 1.5 m,在梯级内侧修筑背沟。 4.2.3.2 土壤较板结的地块,开垦深度在 60 cm 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塥层、网纹层和犁底层等障碍层, 清除杂草。 4.2.3.3 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按宽 50 cm~60 cm,深 30 cm~40 cm 的开挖种植沟,表土与心土 分开堆放。 2 4.2.3.4 施底肥:至少在栽植前 1 个月,每 667 m 施入腐熟厩肥(圈肥和堆沤腐熟的杂草肥)1500 kg~ 2000 kg,籽饼肥 200 kg~250 kg 作为底肥。 4.2.3.5 施足底肥后,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至地平,然后理厢呈龟背形,厢面宽 80 cm,高 5 cm~ 8 cm,并将土壤整细,待土壤沉积 1 5d~20 d 后,开始移栽茶苗。 4.2.3.6 在已回填的种植行上覆盖黑膜,无条件覆膜地块,可在种植行上盖厚 5 cm 无籽荚的作物秸秆 或杂草,覆盖后及时用土,压实压紧。 4.3 茶树种植 4.3.1 品种选择 以秦兴“1号”、秦兴“2号”、名选131、龙井43、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等茶树品种为宜。 4.3.2 种苗要求 应符合GB 11767规定。 4.3.3 栽植时间 以秋栽为主,每年的9月中旬到10月底栽植。若春季栽植宜在每年的3月。 4.3.4 栽植方式 2 DB5108/ T32—2022 双行、双株、错窝方式栽植,大行距1.5 m,小行距33 cm~40 cm,株距25 cm~30 cm,每窝栽植 2株合格苗,每667㎡栽植4500株~5500株。坡度大的特殊地形,可沿等高线,采用单行双株种植。 4.3.5 栽植方法 用中指将两株茶苗隔开,然后将茶苗扶直在窝中,当填土深度至窝深一半时,用手向上轻提茶苗, 根系舒展,再逐层加土,层层按紧踏实,浇足定根水,待水份下渗后继续覆土至根颈或根颈上1 cm~2 cm左右。 4.3.6 栽植后的管理 4.3.6.1 定植修剪。移栽后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离地 15 cm~20 cm 高剪去主干枝叶,保留 4~5 片 以上叶片。 4.3.6.2 抗旱保苗。视天气与土壤墒情,适时补浇水。 4.3.6.3 种植绿肥。在大行内种植能提高土壤肥力的豆科类作物,并于开花盛期或结荚初期,在树冠 外缘开沟翻埋压青。 4.4 土壤管理和施肥 4.4.1 土壤管理 4.4.1.1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且每2~3年检测1次。 4.4.1.2 改良土壤结构 重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开挖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 宜间作豆科绿肥。 4.4.1.3 灌溉 茶园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 %时,进行灌溉。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且pH值不超过7。 4.4.2 肥培管理 肥料的使用符合NY/T 394的规定,使用无害化处理的堆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商品肥料。 有机茶园肥料的使用符合NY/T 5197的规定。 4.4.2.1 底肥 种植时按4.2.3.4实施。 4.4.2.2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于每年10月中下旬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 cm以上。一般每667 m 施200 kg~400 kg 饼肥或商品有机肥,或1000 kg~2500 kg农家有机肥。 2, 4.4.2.3 追肥 4.4.2.3.1 幼龄茶园(1 年-4 年) 少量多次方法施肥,主施农家肥,配施专用复合肥。施追肥以纯氮计,1~2年生茶树宜用1 %浓度 2 2 的尿素浇施,年施
DB5108-T32—2022 地理标志产品 七佛贡茶生产技术规程 广元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12:00:2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