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62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970—2022 牡丹繁殖与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ree peony 2022 - 03 - 24 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1970—2022 目 前 次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苗圃地准备.......................................................................... 3 5 播种繁殖与栽培...................................................................... 3 6 嫁接繁殖与栽培...................................................................... 5 7 分株繁殖与栽培...................................................................... 7 8 苗木出圃............................................................................ 8 9 应用栽培............................................................................ 9 附录 A (资料性) 常见牡丹类型的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 12 I DB11/T 1970—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国色牡丹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成仿云、钟原、郭鑫、成信云、陶熙文、李东丽、杜少坤、许栩、王佳欢、周 佳颖。 II DB11/T 1970—2022 牡丹繁殖与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牡丹繁殖与栽培生产及应用中的苗圃地准备、播种繁殖与栽培、嫁接繁殖与栽培、分 株繁殖与栽培、苗木出圃和应用栽培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的牡丹繁殖与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牡丹 tree peony 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灌木,是传统园林植物与药用植物、新兴木本油料植物。 3.2 中原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Zhongyuan Group) 我国中原地区培育的品种(常通称“牡丹”),由稷山牡丹(P. jishanensis)、杨山牡丹(P. ostii)、 紫斑牡丹(P. rockii)、卵叶牡丹(P. qiui)等多个原种杂交形成,栽培历史悠久,主要用于观赏。 3.3 日本牡丹(P. suffruticosa Japan Group) 日本培育的品种 ,由牡丹(P. suffruticosa)品种间杂交选育而成,主要用于观赏。 3.4 欧美牡丹(P. × lemoinei = P. delavayi × P. suffruticosa ) 法国与美国培育的品种,由牡丹(P. suffruticosa)与滇牡丹(P. delavayi)杂交培育而成,用 于观赏。 3.5 紫斑牡丹(P. rockii hybrids) 我国甘肃等西北地区以紫斑牡丹(P. rockii)为原种培育的品种,用于观赏、药用与油用。 3.6 1 DB11/T 1970—2022 ‘凤丹’牡丹(P. ostii ‘Fengdan’) 我国以杨山牡丹(P. ostii)为原种起源的栽培类型,用于嫁接砧木、药用与油用。 3.7 品种纯度 cultivar purity 同一批次苗木中,特定牡丹品种个体数占受检验样品总个体数的百分率。 3.8 繁殖苗 plants for reproduction 利用播种、嫁接与分株技术扩大繁殖的种苗,根据生产繁殖方式不同,分别称为播种苗、嫁接苗与 分株苗。 3.9 大苗 large plants 繁殖苗移植1次、培养3年以上的牡丹苗木。 3.10 主枝数 stem number 牡丹苗丛内,粗度与长度达到质量标准的枝条数量。 3.11 主枝长 stem length 牡丹苗丛内粗度达到质量标准的枝条,从基部地表面土痕处到顶芽或顶侧芽的长度。 3.12 主枝粗 stem diameter 牡丹苗木枝条基部地表面土痕处的粗度,即枝条的地际直径。 3.13 主芽 main bud 牡丹枝条顶端的活动芽,次年能萌发生长或开花。 3.14 主根数 root number 牡丹苗根系中,粗度与长度达到质量标准的根数量。 3.15 主根长 root length 牡丹苗根系经过修剪或整理后,粗度达到质量标准的肉质根长度。 3.16 主根粗 root diameter 牡丹苗根系中,肉质根最粗部位直径。 2 DB11/T 1970—2022 3.17 自生根 own root 牡丹嫁接苗从接穗基部形成的非砧木根。 4 苗圃地准备 4.1 场地选择 宜选通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坡度≤2‰,交通方便的区域。 4.2 土壤条件 土壤应肥沃、疏松透气,土层厚度≥50 cm,pH值宜为6.5~8.0。 4.3 水源与灌溉 有灌溉条件,水质无污染、含盐量≤0.15%。 4.4 整地 土壤深翻40 cm~50 cm,翻整深度一致,细致平坦、上暄下实。 4.5 基肥施用 2 2 2 2 施用150 kg/667 m ~200 kg/667 m 饼肥、1 000 kg/667 m ~1 500 kg/667 m 腐熟肥或40 kg/667 2 2 m ~50 kg/667 m 过磷酸钙或氮磷钾复合肥。 4.6 土壤处理 2 2 施用10 kg/667 m ~15 kg/667 m 30%辛硫磷颗粒剂防治虫害。有害菌较多或重茬地,应增施4 kg/667 2 2 m ~5 kg/667 m 多菌灵和15 kg/667 m 硫磺粉等土壤杀菌剂。 2 5 播种繁殖与栽培 5.1 种子准备 5.1.1 果实采收 8月底~9月,蓇葖果呈蟹黄色至褐色、变干即将开裂时采收。 5.1.2 种子调制 5.1.2.1 采种 蓇葖果采收后摊放于阴凉通风处,每隔1 d~2 d翻动一次,至1周左右果壳开裂,种子自然脱出时 收集;少数果壳开裂缓慢,可人工破壳取种;规模较大时,可使用脱粒机。 5.1.2.2 净种 将种子放入清水或流水中清洗,去除浮于水面的杂物和干瘪种子后,收集饱满纯净种子,适当翻晾 散去表面水分后收纳。 5.2 播种 3 DB11/T 1970—2022 5.2.1 播前处理 用50 ℃温水浸种12 h~24 h或赤霉素500 mg/L浸种6 h~12 h后直接播种;或将种子与干净湿沙按 1:3比例均匀混合后堆放20 d~30 d左右,种皮开裂露出根后再播种。沙藏应湿沙手捏成团无水滴、松 手沙团不散。 5.2.2 播种时间 在9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地表下5 cm~10 cm处地温15 ℃~20 ℃时播种,播种宜早不宜迟。 5.2.3 播种方法 5.2.3.1 育苗方式 根据播种面积大小,可选择人工播种的低床育苗或机械播种的平床育苗方式。 5.2.3.2 作床 低床床面宽1.0 m~1.2 m,步道宽30 cm、高10 cm~15 cm。 5.2.3.3 开沟 开沟深度5 cm左右,行距15 cm左右。 5.2.3.4 播种与覆土 2 2 2 2 撒播种子50 kg/667 m ~60 kg/667 m ,或点播25 kg/667 m ~35 kg/667 m ,覆土厚度3 cm左右。 5.3 播种苗抚育管理 5.3.1 覆盖 播种完成后,应使用地膜或作物秸秆等进行覆盖。第二年春2月下旬~3月中旬,视土壤解冻情况及 时撤除覆盖物。 5.3.2 浇水 入冬未出苗前浇一次水,第二年春发芽前浇一次水;在幼苗生长期,宜根据天气及幼苗生长情况及 时浇水。 5.3.3 间苗和补苗 一年生播种苗应及时间苗与补苗,拔除过于密集、生长不良、感染病虫害的幼苗,在缺苗或幼苗过 疏时补苗。补苗应尽早,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补苗后应适量浇水,或进行遮荫防晒。 5.3.4 松土除草 幼苗生长期应锄草2~3次,根据杂草生长情况深锄(3 cm~5 cm)与浅锄(1 cm~3 cm)结合。 5.3.5 施肥 在幼苗展叶之后,每15 d~20 d喷施一次8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其它叶面肥,连续喷施4~6次。 5.3.6 病虫害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对病虫害发生较轻时, 可采取摘除病叶、挖除病株、刮除害虫卵块、捕捉幼虫等人工防治方法;化学防治宜选用高效、低毒、 低残留和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对症下药,科学使用,注重喷药质量,讲究防治效果,减少用药次数; 交替使用防治机理不同的药剂,延缓病虫抗药性产生。 4 DB11/T 1970—2022 5.3.7 越冬防寒 留床播种苗宜在入冬前浇冻水1次。 5.4 播种苗移植与大苗培育 5.4.1 移植时间 播种苗宜留床生长2~3年后移植,秋季在9~11月幼苗生长停止、土壤封冻前进行,春季在3~4月 土壤解冻、幼苗萌发前进行。移植时应尽量保持幼苗根系完整、防止失水干燥。 5.4.2 定植密度 2 2 定植密度宜2 000 株/667 m ~2 400 株/6
DB11-T 1970-2022 牡丹繁殖与栽培技术规程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22:14:50上传分享